(来源:商丘市农业局)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侵染高峰在秋苗期,扩展高峰在拔节期,显症高峰在灌浆期,对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有影响,病原菌还可以侵染穗部造成穗腐病(赤霉病),并产生呕吐毒素等真菌毒素,影响小麦品质。前期发生隐蔽不容易发现,后期出现枯白穗,一般造成减产20-70%,甚至绝收。近年来呈现重发趋势,已成为继条锈病、赤霉病之后,影响我市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市植保站发布病虫情报,建议抓住小麦播种后与越冬前两个小麦茎基腐病防控菌关键时期,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确保防效。
1、农业措施
(1)精细整地,减少菌源。深耕细耙,足墒打畦,提高整地质量,达到“深、净、细、实、平、足”的标准。重病田尽量避免秸秆还田,必须还田时应进行充分粉碎,及早中耕或深翻,利用秸秆腐熟剂处理根茬加速秸秆腐解,减少病原菌积累。
(2)科学施肥,适期播种。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每亩可施用硫酸锌1~2公斤。另外,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采用机械播种,均匀下种,种子入土深浅一致,播深以 3~5 厘米为宜。
(3)健身栽培,增强抗性。科学水肥管理,培育壮苗,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特别注重孕穗期灌溉,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每100kg小麦种子用含2克(有效成分,以下同)戊唑醇,或6克苯醚甲环唑,或4.8克苯醚甲环唑+4.8克咯菌腈的种衣剂,或者2.3克吡唑醚菌酯+4.4克灭菌唑的拌种剂等进行包衣,晾干即可播种。也可用种子量1%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进行拌种。上述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均有很好的兼治效果。在预防病害的同时,还可结合地下害虫防治,加入吡虫啉、噻虫嗪或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或包衣。
3、越冬前建议药预防
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咪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份的药剂进行茎基部喷雾,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兼治纹枯病。每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克,或 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毫升,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对水喷雾,也可以每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毫升,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戊唑醇乳油20毫升)等三唑类杀菌剂喷雾。
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播种期可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剂拌种,或将生防菌剂颗粒随种子播种。苗期或返青拔节期用生防菌剂对茎基部进行喷雾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1、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要综合防控,单一防控措施不明显。
2、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或自走式施药器械喷雾,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
供 稿:市植保站 肖涛
编 辑:张 伟
审 核:刘卫华
投稿邮箱:sqsnyj@126.com
喜迎二十大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