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收割后稻茬继续发苗长穗的种植模式。日前,和平县彭寨镇试种的近60亩再生稻试种成功,迎来成熟期。
在彭寨镇红旗村,和平县林新种养专业合作社试种的近60亩再生稻正在收割,一派丰收景象。“今年我们试验了一下,还是比较省人工。我们插下一茬去,然后它就再长一茬,正常的水稻生长都是120天左右,再生稻生长60到80天,比晚稻收割的时间要提早一点点。”和平县林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焕林告诉记者。
据悉,再生稻是一种一季可收两季的水稻,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茬重新发苗、长穗,实现第二次收获,相较于双季稻而言,每亩可节约成本200到300元。据和平县农业农村局介绍,从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来看,再生稻不太适合大面积种植推广,但由于再生稻具有管理简单、投入少以及适应恶劣环境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可为和平县水稻种植提供更多技术选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