嶅莱山位于山东半岛的平度市东北部,海拔336米,旧志有山势险固的记载。相传嶅莱山的前身是一条青龙,时常祸害人间,神仙托梦给当地的百姓:它不怕枪不怕刀,就怕驴粪烧它腰。为了除害,百姓们趁其熟睡之际,找来许多驴粪,在其腰部点燃,青龙疼得打了一个滚儿,化成了今天的嶅莱山。嶅莱山脚下,是一条古驿道,据传明朝初年,四川籍移民定居在此,为给行人提供方便,他们在古驿道十字路口处设置一家饭馆,取名十路店。后来歇脚的人多了,饭馆周围便成了村落,以店得名,称为店子,1982年改称东店子村。
东店子村现有420户,人口1350人,耕地面积3300亩,山峦面积3300亩,是周边面积最大的村,村庄内环境整洁,绿树成荫,清新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幽香,道路硬化,路旁店铺林立,一个原生态与现代气息融合的村庄焕发着无限生机。而2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干群矛盾多,集体负担重,土地产出率低,村庄破烂不堪。那个时候老百姓都外出打工了,土地被撂荒,大家随意圈地养猪养鸡,到处污水横流,臭味熏天,许多村民忍受不了恶劣环境纷纷搬到外地居住。村民丁元江说。
变化始于2006年。那一年,有着较好钱途的丁华放弃了正经营的农机维修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父老乡亲的期望,他结合村庄的实际,牵头将118户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青岛道乐果蔬专业合作社,借助山区山好、水好的优势,深挖农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果蔬产业。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标杆村和美丽村。青岛道乐果蔬专业合作社也成了党支部建设的载体、集体创收的平台、农民增收的纽带,被评为山东省扶贫龙头企业、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丁华也先后荣获青岛市乡村之星、青岛市担当作为好书记、青岛市劳动模范、齐鲁之星等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为青岛市人大代表。
1// 秋月梨浸染嶅莱山
1998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杂交育成一种新品种梨,具有产量大、甜度高、水分足、耐贮藏、供应周期长等特点,受到市场青睐,2002年北京某企业在国内首先引进后,很快就在全国推广。由于最佳采摘时间在中秋节前几天,国内都称为秋月梨。
东店子村虽然也有40多年的梨树种植历史,由于品种老化和种植户单打独斗,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为了更新品种,让梨产业走上正规化道路,丁华将选择的方向锁定在与胶东半岛纬度相近日本梨新品种上,当听说北京有企业开始引种秋月梨时,他便第一时间带领合作社骨干前去取经,购买种苗进行栽培。
丁华在测控温度
秋月梨从幼苗到结果需要3年多的时间,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未来的前景,村民心有顾虑,为给他们吃上定心丸,丁华先拿出自己流转的100多亩地试种,合作社骨干也拿出一部分地块跟着栽植试验。由于东店子村所处的山区位置和气候特别适合秋月梨生长,再加上科学化管理,梨成熟后,个头不变比较大,最大的1000多克。甜度超过15个糖度、水分达到81%。果核小,口味清香、无渣。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采购商看到后竞相订购,价格比普通梨高出3倍以上。村民看到长出这么好的梨,也坚定了种植信心,仅4年时间,全村秋月梨种植面积便超过了1000亩。
为了保证销售价格稳定,避免重走丰产不丰收的老路,丁华带领合作社注册了傲山涧商标,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形式,减少中转环节和竞相压价行为,既降低了成本,又形成了合力。
说到科学化管理,丁华感触颇多,虽然以前也种植梨树,但对于新品种秋月梨并没有管理经验。为此,他多方学习,带领种植户借鉴日本的稀植模式,采用叶幕较薄而覆盖率和受光量较高的平面树形结构,让每一个枝条、每一片叶片都能晒到阳光,达到生产高品质梨的目的。他还把改良土壤有机质作为稳定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不用化肥,全部采用有机肥。
梨园里的草
用豆粕做基肥种出来的梨特别好吃,香气和普通有机肥种植的梨不一样。丁话说。他梨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还得益于草,春季在间隔带种植青草,夏季任由杂草丛生,不用除草剂,也不用膨大肥,为土壤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减少了病虫害。一方草养一方虫子,虫子有了草吃就不用爬树了。丁华诙谐地说。他还带领村民在梨园内开展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梨园三挂等多项新技术试验示范,形成了特色养殖+生态种植+林下经济相结合的循环农业高效绿色梨园种植模式。
采摘秋月梨
管理要好,还得有收益,我们的秋月梨皮薄多汁、细腻无渣、甘甜如蜜,已经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年销往长三角地区达1000余吨,供不应求。丁华说。他已经与百果园等连锁果品超市签订了购销合同,以保护价收购,让梨农放心种植。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市场体系,东店子村的秋月梨逐渐走上了规模化发展轨道,大部分梨园亩产量在8000斤以上,亩均收益3万元。
秋月梨产品
以此为契机,当地政府引导周边40多个村庄900余户群众建成了近万亩优质果、标准化、生态循环的秋月梨示范基地,秋月梨逐步发展成为区域公用品牌和产业发展的新名片。每年春季,嶅莱山下草长鸢飞、山花烂漫,漫山遍野的梨花绽放着勃勃生机,给山区人民带来丰收的无限期待。
2// 农业园区助增收
丁华深刻认识到果蔬行业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环境不可控,大到台风、冰雹,小到阴雨、低温等天气变化都影响到产量和品质,把果蔬请进大棚是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单打独斗搞设施大棚肯定没有出路,必须用专业化合作的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才能形成规模效益。
党支部还实行党员联户工作法,通过宣传工作联户,由党员向村民宣传最新生产技术和市场动态等信息;通过示范带动联户,由技术骨干手把手地向联户村民传授无公害果蔬种植管理技术,并通过新技术带头学、新品种带头试、新设施带头用,为联户村民树立榜样。
大棚果蔬
2014年,丁华又筹资60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1200平方米联栋智能育苗温室、容纳6000吨果品的恒温保鲜库、面积1500平方米的果品加工车间,解决了果蔬育苗、仓储、加工、物流等问题。目前,创业园内已建设高标准设施大棚120个,栽种了葡萄、小甜瓜、草莓、蓝莓等十余种当地名优特产品,一些在露地栽培口感平平的农产品,进入大棚后,种出了惊艳的口感。他要求种植户必须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创业园内生产的农产品全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果蔬的种植、管理环节都接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物联网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
白草莓
目前,丁华已经与北京优果联等国内多家知名果业公司和大型连锁超市达成合作意向,实施订单种植,根据商超的需求确定产品种植规模。还与南京金色庄园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种植目前国内最高端白草莓品种天使8号,所产白草莓全部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8元的价格收购,为农民创业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农民创业园带动了500余人就业创业,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就业增收之路。有的村民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把自己变成网红,通过直播将园区内的产品销售出去,通过差价增加了收入。还有的村民从城里返回村庄创业,拓宽了增收渠道。我之前在城里干建筑工,一天累死累活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建设农民创业园发展设施大棚后,我就回家租了2个,一年纯收入8万多块钱,还耽误不了家里的农活,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我们很多村民都从城里回来种大棚。村民吕守江说。
3// 智慧农业谱新篇
果蔬种植虽然收入较高,但是需要人工最多、劳动时间最长,在当前劳动力逐渐短缺的情况下,智慧化管理是将村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2022年,丁华开始规划,目前,按照智慧化标准建设的300亩矮砧苹果已经结果,在这个苹果园里,静电喷雾技术、智慧采摘技术、智能开沟技术、智能除草技术等自动化、智慧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尤其是智能喷药设备受到了村民的称赞。以前喷药累死人,总是喷不均匀,还容易中毒,现在喷药只要操作遥控器就行,不用进地,300多亩地2天就能喷完。合作社社员丁文江说。有了智能农机装备,丁华计划下一步安装智慧化管理系统,通过智慧感知系统、甄别系统、报警系统等高科技物联网系统,高效精准解决果园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果园植保机
2022年,丁华与农业投资公司合作,投资1200万元,在东店子村规划建设了面积44600平方米智慧化温室,其中两联栋日光温室10座,每个智能温室配备智能化保温被,并配备地暖、温湿度控制系统、病虫害自动检测预报系统等智慧化设备。项目建成后,将助推优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新的智慧化产业园以高端、智能为目标,将打造成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让城市的人体验到农村的乐趣,让农村人也有自豪感。丁华说。
规划中的智慧园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党支部书记丁华带领东店子村正乘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瞄准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逐步拉长果蔬产业链条,实现富民强村的新突破,为嶅莱山增添新的色彩。
作者:姜言芳
END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