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诺贝尔奖颁奖盛典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中国,继莫言、屠呦呦在诺贝尔奖上折桂之后,谁将成为下一个国家荣耀,就一直成为国人热衷讨论的话题。毕竟在这一全球最为知名,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上能有所斩获,国家的荣誉感、自豪感都将得到巨大的彰显,而对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也将是极大激励。
诺贝尔奖章
然而,迄今为止,今年颁发的科技奖项里,仍始终未见中国人的名字、未见华人的名字、甚至连提名里面都没有。在感到失落的同时,网友也在衡量中国科技方面贡献卓著者,到底有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而这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且誉满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与其带领的团队,建立了完善的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理论体系,且在超级稻的育种实践过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水稻由之前亩产六百多斤一跃提升至近两千斤,袁隆平院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分享给世界,并推广至全球30多个国家,由于他在水稻育种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每年全球的水稻产量的增产值,足以养活七千万人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首先:诺贝尔奖注重在具有重大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开创性成果,而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虽然成果卓著,但是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却另有其人——美国人Henry Beachell,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则是将这一技术发扬光大,并不具有奠基性的开创性成就。
其次:我们在称呼袁隆平为院士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即袁隆平是工程院院士而非科学院院士,即其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而非科学技术,直白一点的说就是,比起来技术成就,袁隆平的贡献更体现在技能成就上。而诺贝尔奖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评选,则更倾向于具有基础意义的技术成就。
袁隆平院士在田间
袁隆平院士在农业生产领域里贡献巨大,且将自己的育种理论无偿贡献给全球,这种贡献和胸怀,还是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的,但不是科学领域而是诺贝尔和平奖。
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的基本原则,字面上看,与袁隆平的成就并无多大关联,但是其成就对世界和平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这些具体标准。
袁隆平院士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民以食为天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各国爆发饥荒、祸乱、战争的起因,都不止一次的证明农业、粮食、吃饱饭的重大意义,如果没有袁隆平院士在农业领域里的贡献,当今世界。说面临的饥饿问题,将远远超出现在,而由饥饿诱发的连锁反应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破坏,将难以估量。
吃饭问题永远人类要第一解决的要务
由此说开来,虽然我们对诺贝尔奖这一璀璨明珠,心向往之,但是,必须明白的是,这一奖项评选过程本身,也掺杂了太多阴暗因素在里面,自身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存在,甚至成为一种带有企图的工具,更高层面上看,它只是一个以光辉纯粹的初衷设置,却被掺杂泥沙的后继者操作的奖项评选活动,且有点被玩坏了。
评选委员会的有色眼镜早已使得诺奖不再纯粹
最重要的是,我们放平心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持久深耕,踏实奋进,而绝不可为了一个奖项的名头而分散精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