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要提高母猪繁殖率,减少死亡率,节约一些不必要开支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往往明显下降,产仔数明显减少,死胎弱胎增多,受胎率多在70%左右,严重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小编为大家介绍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如何提高母猪受胎率。
一、营养性因素
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 夏季炎热高温季节,由于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猪的采食量、活动量相应下降,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以致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出现紊乱,从而影响配种和受孕,并出现死胎和弱胎。
维生素缺乏或不足 夏季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是维持母猪正常繁殖活动基本、有效的维生素。由于维生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导致饲料中的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因而导致母猪的受胎率低,并致胚胎发育异常。
营养片面,青饲料缺乏或不足 夏季种猪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片面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硒元素、维生素A、E缺乏),加上青饲料缺乏或供给不足,影响种猪的正常繁殖活动。
二、环境温度因素
公猪的精液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夏季有些养殖场猪舍的气温高达38℃~40℃,有些甚至更高。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公猪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稀薄、量少,活力明显下降,死精、弱精增多,如对母猪的配种时机把握不及时,极易造成母猪空怀不孕。该因素是导致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直接因素。
三、运动不足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种猪的运动量相对减少,加上目前一些养猪场对种猪使用定位栏养殖,运动量更显得不足。公猪运动量过少,会导致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母猪运动量不足,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排卵,同时也会使母猪四肢乏力而影响配种受孕。
四、疾病因素
1、细小病毒病:该病影响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母猪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一般会致母猪不发情、不孕、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以及导致母猪产仔数量减少等。空怀母猪感染后可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一部分母猪会出现持续性不发情;母猪配种初期感染后会致母猪既不出现返情症状,也不怀孕产仔;母猪怀孕初期感染后会致一部分胚胎早期死亡,并被母体吸收;母猪怀孕中后期感染后会致一部分胎儿中途死亡,胎水被母猪吸收,母猪腹围减小,或产死胎、弱胎、木乃伊或产少得可怜的几头仔猪;一般母猪在怀孕70天后感染该病,母猪虽可正常生产一部分仔猪,但通常仔猪带毒,并成为新的传染源。预防细小病毒病一般在后备母猪或母猪配种前免疫细小病毒疫苗,每头母猪2毫升即可。对后备母猪应间隔3周重复免疫一次。
2、非典型猪瘟:该病会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并引起母猪发生繁殖生产障碍。母猪妊娠10天前感染,会致早期胚胎死亡或被母猪吸收,母猪出现返情或产仔数量减少;母猪妊娠10天~15天感染,会增加死胎数量;妊娠中后期感染,会致死胎、弱胎,胎儿产后生长发育不良;母猪产前一周左右感染,虽不影响仔猪的存活,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预防非典型猪瘟应对后备母猪或母猪配种前15天~30天免疫猪瘟疫苗,剂量为每头母猪2头份~4头份。
3、乙型脑炎:该病主要是蚊蝇传播,夏季多发。公猪感染乙型脑炎后,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感染乙型脑炎后,除母猪易发生急性流产外,经产母猪血液中抗体高,则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产死胎等。一般母猪产死胎、木乃伊,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均超过40%,经产母猪则在20%左右。预防乙性脑炎,一般对种公猪春秋各免疫乙性脑炎疫苗一次,对后备母猪应间隔3周重复免疫一次。
4、钩端螺旋体病:该病能引起怀孕母猪的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该病的潜期为1周~2周,母猪在怀孕个月感染,胎儿一般不受影响,第二个月感染,则引起胎儿死亡,母猪流产和产木乃伊,第三个月感染则引起母猪流产、产弱仔和降低仔猪的存活率。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在常发病地区可在母猪配种前免疫钩端螺旋体菌苗,病源体未定型时,应对母猪接种多价苗。
5、鹦鹉热衣原体病:该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患有该病的病猪及其潜伏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可带毒传染,该病可危害各个年龄段的猪,但对妊娠母猪为敏感,病原可通过胎盘屏障渗透到子宫内,导致胎儿死亡。一般初产母猪、青年母猪不仅发病症状显著,而且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经产母猪一般发病症状不明显,仅出现产死胎现象。预防鹦鹉热衣原体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应从乳猪到种猪免疫衣原体疫苗。
6、布氏杆菌病:该病易感染成年公猪和成年母猪,导致公猪急性或慢性睾丸炎和副睾炎;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预防该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在该病流行的老疫区,应加强种猪的普查普治,并定期免疫接种疫苗。
7、蓝耳病(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该病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仔猪易感染,母猪表现消瘦,厌食,腹部,乳房发蓝,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胎。预防该病应以防范该病传入为重点,可在母猪断奶前后免疫接种蓝耳病疫苗,每头母猪3毫升即可。
8、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贫血,消瘦,拉稀,流产,死胎,受胎率低。预防该病主要应搞好夏季猪舍内的清洁卫生,消灭蚊蝇及其吸血昆虫,防止吸血昆虫对母猪的叮咬而传播该病。
9、弓形体病:该病会致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并致仔猪产后急性死亡。
10、母猪生殖道感染:主要由于卫生条件差,污染源过大或母猪初产胎儿过大以及母猪发生难产,补救方法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引起母猪生殖道受损,以致继发感染子宫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生殖道疾病,造成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等。
五、公猪的使用因素
夏季高温季节,公猪的热应激明显,有的养殖场(户)在高温天气下仍然白天使用公猪采精和配种,而且不注重对公猪的合理使用,久而久之,则对公猪的损伤较大,极易引起公猪的性机能下降,精液品质稀薄、量少,精子活力下降,死精、弱精增多,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的受胎率。
一、加强管理
1、首先应选出身体健康、发情正常、易受孕的母猪留作种用;其次妊娠母猪分娩时产房卫生应合格、接生人员接生技术应熟练,防止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2、母猪饲料应营养丰富、品质良好、清洁新鲜,同时应让母猪适当运动和限饲,保证其中上等膘情。
二、精液选择
为提高母猪受孕率应采集身体健康、性欲望盛、射精量大、精子活率高的种公猪所产的精液,采精后应科学稀释、保存、严格进行质量检查,发现精子活力低、有畸形以及稀薄的精液应扔掉。
三、配种时机
1、发情鉴定
发情母猪兴奋不安、食欲减退或不食、拱圈或跳圈、发出怪叫声,主动接受公猪爬跨或爬跨其它母猪,外阴湿润、肿胀、充血、呈浅红色或紫红色,频频排尿,按压其腰背时弓背收腰、尾巴翘起、静立不动,向前推其臀部反作用力较强,用器械挑拨其外阴时静立不动。
2、配种时间
达到初配年龄的发情母猪在发情的第2天早晨进行第1次配种,以后每间隔10小时左右配种1次,连续配种2~3次,;经产母猪上午发情当天下午配第1次,第2天上午进行第2次配种,下午发情的第2天早晨配第1次,第3天上午配第2次。
夏季应选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的早晨或下午6点以后配种,配种时母猪应空腹(食后2h或食前1h),断奶7天后发情的经产母猪或发情较晚的后备母猪应在发情当天就配。
四、配种方法
1、猪的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人工辅助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是公猪和母猪饲养在一起,发情时随意交配;人工辅助交配是公猪和母猪分开饲养,只在交配时在固定场所让其相遇,而且需人工辅助交配;人工授精是用采精器械采集种公猪精液,经检查、处理后再用输精器械输入待孕母猪子宫内使其怀孕的配种方法。
2、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人工辅助交配相比不仅有效提高优良种公猪利用资源、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还能减少相关疾病的传播、明显提高母猪和公猪的比例、从而降低饲养种公猪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母猪受孕率。
3、人工授精时技术人员左手抓住母猪阴门、右手将输精器插入阴道40cm左右,感觉有阻力时将精液缓缓注入,输精完毕后将输精瓶放低约5s,若有精液回流再将回流精液输入,无精液回流后将输精管的外端折叠并用贮精瓶套住静止5~10min后缓缓拔出。
五、妊娠诊断
妊娠诊断是在母猪配种后的下一情期通过不返情观察、公猪试情或配种后1个月左右经超声波检查或者雌激素测定等方式对已配母猪是否怀孕作出判断的手段,发现配种不成功的母猪及时复配或对多次配种不孕者淘汰。
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如何提高母猪受胎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饲养母猪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及饲养管理,及时防治各种疾病等,确保母猪安全生产,才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分娩率,多产仔猪的关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