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又称香油、麻油,是从芝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特殊香味的油脂,是日常饮食中的调味佳品,常用于火锅油碟、凉拌菜等。
芝麻油还含有大量天然的木脂素、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不错的健康效益。
另外,高含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芝麻油的另一个优点,让它的营养价值可以媲美橄榄油等其他食用油脂。
然而,芝麻油在受到消费者广泛追捧的同时,芝麻油行业也乱象丛生,市场上销售的芝麻油名目繁多、标识含混、假冒伪劣、质量参差不齐,给消费者的选购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的规定,芝麻油是以芝麻籽为原料制取的油脂,芝麻油中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更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
不过,纯芝麻油价格较贵,一般在50元/kg左右,正是相对高昂的生产成本和丰厚的利润,让许多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制假售假。
2022年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河北省邢台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香油案。
(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企业信息)
该案当事人将价格较低的玉米油、大豆油、棉籽油混合,形成与芝麻油颜色一致的红油,勾兑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等香精香料,冒充纯芝麻油销售。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生产厂家的加工条件符合卫生要求,所混合的几种油脂安全性符合标准,那么,其所假冒的香油芝麻油不存在明确的食品安全风险。不过,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多批次伪劣芝麻油被发现黄曲霉毒素B1超标。
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强致癌物,并可以诱发急性或慢性的肝损伤,长期食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用油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
油掺油,神仙都发愁,这曾是食用油行业进行掺假鉴别的真实写照,明知掺假却束手无策。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GB/T 8233-2022》芝麻油国家标准,对于芝麻油是否掺假可以通过测试4种特征脂肪酸的含量来初步判断。
2020年6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22款芝麻油,包括17款知名品牌预包装芝麻油及5款小作坊芝麻油,测试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款小作坊芝麻油)
结果发现,只有17款预包装品牌芝麻油的4个脂肪酸特征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说明它们均为纯芝麻油。
然而,豫黍坊小磨香油、芝小二黑芝麻香油、传伟油坊小磨芝麻香油等3款小作坊芝麻油的油酸含量均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掺假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其他食用油脂的可能。
不敢在产品内容上造假,那就在产品名称上多下功夫,这句很好诠释了目前芝麻油产品名目繁多、标识含混的状况。
从生产商家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喜欢购买的是香油芝麻香油,那就给他们标识香油芝麻香油,这只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
目前市场上,许多品牌就是通过商标、字体格式、字体大小,或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或色差来诱导消费者。
(建华香油)
(达恒毛香油)
比如四川成都建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建华香油和成都达恒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达恒毛香油,这2款产品都在包装上以显著的字体突出香油。
与此同时,为了规避风险,上述2款香油又以极其微小的浅色字体标注产品的实际名称食用植物调和油。
(建华香油配料表)
(达恒毛香油配料表)
建华香油的配料表为51%的芝麻油和49%的玉米油,达恒毛香油则为70%的米糠油和30%的芝麻油。
很显然,这2款所谓的香油并不是真正的香油,但是包装的名称却极容易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踩坑。
实际上,标注和突出某某香油还不算十分过分的案例,因为,有部分生产厂家的做法更加赤裸裸。
(宴必聚芝麻香油)
陕西三原吉祥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宴必聚食用油直接在包装上用大号字体标注芝麻香油的字样,而在底部以不起眼的字体标注调和型。
(宴必聚芝麻香油配料表)
这款芝麻香油实际上也只是一款食用植物调和油,配料显示为51%的芝麻油和49%的大豆油。
(满汉全席小磨香)
(满汉全席小磨香)
武汉厨之道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满汉全席小磨香油,在包装上用大号字体标注小磨香,也跟其他产品一样在旁边用较小的字体标注型字。
在配料表中,这款产品使用的是55%的芝麻油、25%的大豆油和20%的玉米油,可见依然是一款植物调和油。
(满汉全席小磨香配料表)
然而,诡异的是,这款油脂甚至连其所属的产品类型(食用植物调和油)也不标注,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的规定,而且更容易让消费者糊涂。
由于单一油脂的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能会存在缺陷,长期食用一种油脂或会引起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将几种油脂混合而成的调和油应运而生。
为了进一步治理和规范调和油行业,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发布并实施GB2716-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按照标准,食用植物油的名称应当反映食用植物油的真实属性,单一品种食用植物油应当使用该种食用植物油的规范名称,不得掺有其他品种油脂。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用植物油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脂,产品名称应当依据规定,标注为食用植物调和油,并在标签上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然而,直至如今,在芝麻油这一单品上仍然有不少生产企业无视国标,我行我素,大打擦边球。
(百岳芝麻调和油)
(百岳芝麻调和油配料表)
比如,三原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岳食用植物调和油,在瓶身正面明显位置标注为芝麻调和油,配料为51%小磨芝麻香油和49%葵花籽油。
按照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上述这款调和油应该将芝麻调和油改为食用植物调和油。
(巴蜀粮仓芝麻调和香油)
再如,四川圣菲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巴蜀粮仓植物调和油,在包装正面显著的地方用大号字体标注芝麻调和香油,尽管旁边有标注食用植物调和油的字样,但是字体过小,几乎没人注意到。
(巴蜀粮仓芝麻调和香油配料表)
而这款巴蜀粮仓芝麻调和香油的配料表更是不遵守规则,只标注为食用植物油、芝麻油≥30%,它所指的食用植物油到底是什么油不得而知。
相信不少消费者对于花椒油、芥末油、辣椒油、香辛料油等油脂都比较熟悉,它们实际上都属于调味油产品。
按照定义,调味油是由天然食用香料和植物油调配制成,并以一定方式加工,具有浓重的气味和口感,不仅食用方便,而且卫生,可以很好满足人们对口味的需求。
不过,目前调味油缺乏国家标准,而且食品调味油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农业部制定的《NY/T 2111-2011 调味油》绿色食品行业标准也未对调味油中的配料比例标注有具体要求,这就让不少生产商家有了漏洞可钻。
一些实际上是属于食用植物调和油的产品,为了不标注配方比例以及能在名称中突出芝麻品种的名字,产品名称标注为芝麻调味油。
(长康芝麻调味油)
比如,湖南省长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长康芝麻调味油,配料标注为白芝麻油、黑芝麻油、葵花籽油和精制菜籽油。
(长康芝麻调味油配料表)
这实际上就是一款食用植物调和油,因为配料表中看不到任何香辛料的踪影,但却能光明正大地成为调味油,并用上芝麻二字。
其实,将含有芝麻油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标注为调味油还有一个好处是,厂家能够添加植物油中不允许添加的成分。
(华文芝麻浓香调味香麻油)
比如厦门鑫大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文芝麻浓香调味香麻油,主要用大豆油和芝麻油调配而成。
(华文芝麻浓香调味香麻油配料表)
但是,在配料表中却能看到食用香精的成分,在植物油产品中不允许添加的东西,在调味油里却变得合理合法。
归根到底,生产厂家这样做无非就是因为调味油没有国家标准,可不标注配料比例生产,调和油需要标注每种油类的比例,以此规避一些风险,便于顺利生产销售。
另外,生产厂家标注芝麻调味油,可以混淆产品概念,误导消费者购买,促进商品销售,伤害的最终是消费者。
不管芝麻油行业有多少的乱象,只要消费者清楚知道市面上有几种芝麻油,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踩坑。
《GB/T 8233-2022 芝麻油》国家标准将芝麻油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分成了4大类,包括芝麻原油、芝麻香油、小磨芝麻香油和精炼芝麻油。其中,芝麻原油不能直接食用,所以跟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实际只有后3种。
(1)小磨芝麻香油
芝麻籽经过焙炒和石磨磨浆, 采用水代法制取的成品芝麻油叫做小磨芝麻香油。小磨芝麻香油的香气通常比其他2种工艺生产的芝麻油要更浓郁一些。
所谓的水代法就是把筛洗好的芝麻在锅中炒酥,再用石磨将芝麻磨成细麻酱坯,然后按比例将麻酱坯和开水放入锅中,通过搅拌、沉淀后把油替出来,通过长时间的震动和用重铜锤打轧的方法,将残油与麻渣分开。
在石磨研磨酱坯的过程中低温、低压,不会轻易破坏芝麻油中的芳香物质和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
(小磨芝麻香油)
由于水代法费时费力,而且出油率不算高,所制得的小磨芝麻香油出厂价格高达也是3种芝麻油中最高的。
从零售端的情况来看,一般品牌的小磨芝麻香油的零售价格可以去到8~11元/100mL,通常一瓶300mL小磨芝麻香油售价为30元左右。
(2)芝麻香油
芝麻籽经过焙炒后,采用压榨或压滤工艺制取的具有浓郁香味的成品芝麻油叫做芝麻香油,所以,芝麻香油也就是压榨芝麻油。
由于压榨过程的温度较高,所以芝麻香油的香味也比较浓郁。
(芝麻香油)
零售方面,多数芝麻香油的售价在5~7元/100mL之间,通常一瓶400mL的芝麻香油价格约为20元左右。
(3)精炼芝麻油
无论是水代法还是压榨法制取芝麻油,它们的都不能充分地把全部油脂从芝麻中提取出来,所以在压榨法所得的芝麻饼和水代法所得的芝麻渣中采用浸出工艺,所得的油脂叫做芝麻原油,芝麻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必须经过精炼后才能食用,这就是精炼芝麻油的生产工艺。
精炼芝麻油的香气不能够与小磨芝麻香油和芝麻香油相提并论,所以它的名字没有带香字,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如前两者,因而价格相对较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