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温度较高,对于猪群来讲也算是一个非常时期,尤其是保育猪,在仔猪断奶以后就需要由固体日粮来代替每天的母奶,突然的转变很可能会引起仔猪的抗拒,但是经过12-24h的饥饿后,仔猪可能会采食大量的饲料而引起下痢。
所以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饲养保育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生长,并且需要告诫养殖户的是早期断奶猪的日粮营养应尽量与母乳接近。以下就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做个介绍。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一、保育舍的布局和环境控制
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其被动免疫水平已经很低,而自身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所以极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爆发疾病。因此我们在设计保育舍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猪只和污染源的隔离,从而减少爆发疾病的风险。
1.保育舍的选址
在欧美养猪业发达的国家,猪场的规模都相当大。一般母猪群的数量为2500头,每周的断奶仔猪在1000头左右。保育期约7周,在仔猪达70日龄,体重在25kg以上时再转到生长育肥猪舍饲养。所以为降低疾病的风险,需要专门找一个单独隔离的地方来饲养保育猪。但在,母猪群规模超过1000头的不多,一般都在500头以内。所以找单独隔离的场地来饲养保育猪,单位成本就显得高了。因此,我国绝大部分的猪场都把保育猪舍与母猪舍建在一起,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大部分的规模猪场,都把生长育肥猪舍建在靠近出猪台一侧。为便于猪群的流动和日常的管理,保育舍就建在紧挨生长育肥舍的区域;再往上是产房、妊娠房和配种房。这样正好把保育猪饲养在病原微生物浓度比较高的母猪舍和生长育肥舍之间。无论是那个方向来风,都很容易把病原微生物吹入保育舍,致使断奶仔猪发病。
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在猪场范围内找一个上风的位置,并与其他猪舍相距50m以上,建造保育猪舍。如有可能,用围墙与其他猪舍隔离,并单独设置大门、消毒室和消毒池。
2.保育舍的布局
有些猪场为追求美观,把所有的猪舍都建成一样长、宽和高。这样,整个猪场看上去很整齐,但殊不知猪舍的利用率就会下降,甚至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目前世界养猪业上为流行的生产方式为全进全出、按周生产。即以一周为单位来制订生产计划,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按周进行定向流动,如母猪和仔猪的断奶、保育猪的转群。同时,为减少不同日龄猪只之间疾病的交*传染,把预产期在同一个星期的母猪集中在同一个产房内产仔。哺乳仔猪到3-4周龄时整间产房一起断奶,仔猪进入同一间保育舍,断奶母猪全部进入配种房。保育猪在70日龄左右、体重达25公斤时,整间移到生长育肥猪舍。所以保育舍的布局应根据保育期的长短、每周断奶仔猪的数量来设计。常用的是每周1间,如母猪群规模较大,可考虑每周断奶二批,每批断奶仔猪1间保育舍。
有些猪场的保育舍虽然也是每周1间,但为了操作方便,省下了一条外面的通道,而在室与室之间开门。这样,由于饲养员的走动,特别是仔猪进栏与出栏,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交*传染。因此,如条件许可,应尽量用室外通道。保持室与室之间的相对隔离。
3.保育舍的内部设施
(1)猪栏的结构
保育猪舍的结构与猪只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联。传统的保育猪栏直接采用混凝土地面和砖砌的隔栏,这样的保育猪舍造价较低,但这种结构不容易清洗干净;另外,由于仔猪在断奶时,机体的消化系统还不能充分适应固体饲料;再加上断奶产生的应激,所以很容易发生下痢,这样就会引起同栏猪只的交*传染。为减少疾病的风险,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一般的规模猪场都采用漏缝地板。当前常用的漏缝地板有三种,钢筋编织网漏缝地板、铸铁漏缝地板和塑料漏缝地板。注意,不要为节约成本而采用水泥漏缝地板。因为这不但达不到漏粪的目的,而且会因缝隙过大和边缘不光滑而损伤仔猪的四肢。另外,塑料漏缝地板必须有足够的硬度,以免在仔猪的重压下变形。
(2)猪栏的大小
保育猪栏的大小应按每周断奶仔猪的数量、体重和地面的结构来设计。如计划70日龄、体重达25kg以上出栏,漏缝地板饲养的,每头仔猪所需的面积为0.3m2。混凝土地面的,每头仔猪需0.4m2以上。而且,每栏猪的数量越少,每头仔猪所需的面积就越多。一般来说,母猪群规模较小的,如200头以下,保育猪栏则相对较小,基本上是一窝一栏,并保持原窝不变。但母猪群规模较大的,保育猪栏也相对较大。一般每栏可关养15~20头。并且在断奶猪进栏时,进行大小分栏,以提高整栏猪只的整齐度。
(3)料槽
仔猪在断奶3~4天后就基本适应了固体饲料,并且采食的次数和采食量也逐渐增大。所以必须采用自由采食料槽,让仔猪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料槽设计不合理,或采用不可调节的自由采食料槽,其饲料浪费量多可达8%~15%。比较合理的自由采食料槽,其正面的料槽档板与料槽底部的间隙是可以调节的。这样就可根据仔猪的大小和数量,通过调节间隙,控制饲料漏出来的数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另外,料槽应该用钢筋分隔成3~4个采食位,以减少仔猪过度的抢料,或个别仔猪躺进料槽而影响其他仔猪采食。一般每5头仔猪需要1个料槽位。
(4)饮水器
充足、清洁又易于得到的饮水对刚进入保育猪栏的断奶仔猪相当重要。乳头状或鸭嘴状饮水器是断奶仔猪常用的饮水器。虽然水的浪费较大,但是它们比碗状或杯状饮水器更容易保持饮水清洁。饮水器通常安装在远离料槽、靠近排粪沟的一侧,离地面高度30cm。一般10头左右仔猪需要一个饮水器,要求水压在2kg左右。
(5)保暖与通风
仔猪越小所要求的温度就越高,并越要稳定。断奶后第1周时日温度变化超过±2℃就会引起腹泻和生长不良。每一间保育舍都应有温度计,以监测室内的温度。温度计悬挂的高度应与猪体同等高。因为热气流总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为方便观察而把温度计挂得与人一般高,那么,此高度的温度要比地面高出将近4℃。
在长江以南,冬季的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较短,除了刚进保育猪舍的仔猪需要额外的热源外,一般只需加保温灯就可保持足够的温度。但长江以北,特别是东北,就需要有专门的供暖设备。比较简单有效的是燃油或煤气热风炉,使用方便,温度可随意调节,但运行的成本较高。成本较低的是用热水锅炉。通常的作法是通过热水在墙边暖气片的流动来供热。但这种供热方法,均匀度不是很好,热效率也较低。较理想的是把热水管直接铺在保育栏漏缝地板的下面,这样的热利用效率高,而且供热均匀,但这种热水管的价格相对较高。
保育舍除了有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有适宜的湿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新鲜。这在夏天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冬天,为防止贼风而室内密闭,造成舍内湿度增大,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很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所以保育猪舍一定要安装通风系统。比较常见的是房顶的气窗和墙上的大功率换气扇。在寒冷地区的冬季,通风与保温显得更加矛盾。但要记住,通风不良所造成的应激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会比温度不够高而引起的饲料消耗增加、生长速度减慢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少。
(6)加药器
由于刚断奶仔猪的自身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极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需要用抗菌素来进行预防。但仔猪在断奶时的采食量相当少,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效果不理想。的办法是通过饮水加药。在设计保育舍时,应考虑饮水加药系统。有些猪场为节约成本,直接在猪舍内安装了水箱,有的甚至几间保育舍合用一个水箱,饮水加药时,直接把药投在水箱内。这种做法,剂量不好控制,均匀度也不够好,而且水箱也不容易清洗,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办法是购买管道加药器,一般1个猪场1~2个就够用了,但每间保育舍都应预备好连接加药器的管道装置,以便随时可以使用。
二、保育猪的营养
仔猪在断奶前,大概每小时1次吸入美味可口的、营养高而又易于消化的母奶。但断奶后,母奶被突然停止,而代替的是固体日粮。这可能会引起仔猪短时期的拒绝吃食。在经过12~24h的饥饿后,仔猪可能会采食大量的饲料而引起下痢。
正确的日粮组成、日粮形式和饲喂方式能帮助断奶仔猪提早进食而不发生肠道疾病。所以我们要制定良好的保育猪营养和饲喂程序,以便在生产中减轻仔猪在断奶后由母奶向固体日粮转换时的经济损失。断奶猪的日龄越小,对营养和饲养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营养物质的消化主要依靠机体内复杂的消化酶系统。脂肪酶、乳糖酶和简单的蛋白酶在仔猪出生时就有了,并且在出生后数量迅速增加,这就保证了新生仔猪能充分消化母乳。但消化固体饲料所需要的一系列消化酶比消化母乳的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些消化酶分泌的主要因素是断奶日龄和断奶前的接触饲料(母猪料和诱食料)。通过在断奶前固体饲料的诱食,它们将熟识饲料的芳香和味道,同时,它们的消化系统被剌激而产生必需的消化酶。消化复杂的营养物质所需的如胰腺分泌的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只有在接触碳水化合物后才开始产生。所以早期断奶猪的日粮营养应尽量与母乳接近。
1.饲料原料
为达到较高的采食量和较好的利用率而不导致下痢,早期断奶猪料需要有较高的消化性和适口性,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促进尽快的采食;促进尽快的增重,尽管采食量有限;限度降低消化道的不适;经济可行。
(1)能量饲料
主要包括油脂、糖和淀粉。
在乳猪饲料中使用多的是乳糖和葡萄糖。高水平的乳糖有利于剌激采食和加快增重速度。但要注意,高水平的乳糖(或其他乳制品)的饲料制粒比较困难。
在大多数猪饲料中,淀粉是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但仔猪饲喂以淀粉为主要能量的日粮,其生长速度低于饲喂以乳糖、葡萄糖为主要能量的日粮。这种生长的迟缓归结于胰腺的淀粉酶和肠内的双糖酶不足。当仔猪长大后,消化酶系统能比较容易地消化谷物的淀粉,因此在早期断奶猪料中,用了很多的乳糖、葡萄糖、植物油和脂肪来提供能量,同时对谷物进行热处理以裂解淀粉,帮助酶的水解,主要有热制粒和膨化。
(2)蛋白饲料
主要有动物蛋白如鱼粉、奶制品、血浆蛋白、喷雾干燥血粉和豆粕。
奶制品和动物血浆应在早期断奶猪日粮中有较高的比例,以帮助从母奶向固体饲料的顺利转化。特别对断奶体重低于5.5kg的仔猪,效果更加明显。血浆蛋白既能剌激采食量,而且消化率很高;同时它又能促进小肠绒毛的增长,从而改善小肠的健康和吸收能力。因此使用广泛。
喷雾干燥血粉也是一个很好的氨基酸来源,但由于效果不一,制粒困难,所以不能用在早期断奶猪料中。
另外,鱼粉的应用也较普遍,但质量差异较大,所以要挑选质量好的。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这些原料都需进行调查,确保没有被污染。
考虑到仔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早期断奶猪料中的豆粕含量较少。仔猪饲喂超过其消化能力的高豆粕水平的日粮,会出现大量的下痢和生长不良。这种不利影响主要来自于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3)氨基酸
保育猪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在营养学上相当经济有效。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在实际的保育猪日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它们帮助提供正确的氨基酸平衡,以降低植物蛋白用量和粗蛋白水平。因为较高的、不平衡的蛋白水平会降低采食量。
(4)非营养性添加剂
保育猪饲料有时也用些非营养性添加剂。如香味剂、酸化剂、抗菌素和治疗用的微量元素。风味剂、香料和甜味剂经常添加于饲料中用以改善饲料的气味。但会增加饲料的成本,并且效果不太理想。
(5)酸化剂
在哺乳期,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和胃壁分泌的盐酸使胃维持在较低的pH值,因此降低了有害细菌在胃和小肠中的增殖。当断奶时,乳酸菌数量大幅度下降,而盐酸分泌量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仔猪很难维持胃内的较低pH值。因此在断奶后7~14天的日粮中添加有机酸特别有效。
(6)抗菌素
抗菌素能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它们是预防、治疗疾病、提高生产性能的健康控制工具。这种效果的差异也很大。小猪比大猪明显;环境差比环境好明显;健康状况差比健康状况好的明显。抗菌的效果因抗菌素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7)治疗性的微量元素
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铜(200~235mg/kg的铜如硫酸铜或氯化铜)已经表明能促进生长效益,特别是在断奶后和早期生长阶段(23kg前)。铜真正的促生长的机理现在还不清楚。高水平的铜能剌激脂肪酶和磷脂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脂肪的消化。
在早期断奶料中短时期加入1500~2600mg/kg的锌能减少下痢和增加生长速度。
2.营养的摄入
营养的摄入与日粮的营养浓度和每天的摄入量有关。刚断奶仔猪每天饲料的摄入量较少,所以日粮的营养浓度相对要求较高以满足需要。
因此,提高采食量的要点是:(1)仔猪容易得到新的日粮;(2)采用颗粒料以促进采食;(3)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4)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迅速降低浓度。
设定日粮规格首先应设定的能量浓度。10kg以下的仔猪没有能力通过调整采食量来获取足够的能量,因此日粮的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4.57MJ/kg(代谢能)。随着仔猪体重的增加,能量浓度可以往下调,但建议不要低于13.61MJ/kg(代谢能)。
蛋白沉积的潜力相当高,包括新断奶的仔猪。在保育猪早期阶段的正确饲喂和管理,会加快仔猪的生长速度,以发挥肌肉生长的遗传潜力。这能降低达到上市体重的日龄,从而减少饲料消耗。并且早期生长速度越快,商品猪的瘦肉率就越高。
3.饲喂方式
保育猪习惯于群体采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使新断奶仔猪顺利的从母乳向固体日粮过渡。在断奶后,当仔猪尝试采食日粮时,应当有足够的采食位。断奶后24h内,可以一天3次在木板上采食。仔猪越小,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
注意,应保证每日几次的喂料不会限制采食量。料槽内的饲料不能断。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只的争斗和不正常行为(吸吮肚脐、咬耳和咬腰)。只要饲料能适合猪的消化能力,就没必要限食。
4.饲料形状
对仔猪,日粮的形状会影响采食量和生长。颗粒料的直径为2.4mm在采食量和生长效率方面优于大颗粒或破碎料。因为小仔猪不易采食大颗粒饲料。断奶日龄越小,这点越重要。
可以使用粉料,但浪费会增加10%~15%。颗粒料能减少料槽内饲料的浪费,同时因为加工过程的加热与加压而增加消化率。另外,早期断奶猪料中的高水平的乳制品会使粉料在料槽中流动困难。颗粒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而且能降低营养的分离和粉尘。
三、保育舍操作程序
对于猪场来说,保育猪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当重要。由于各猪场的规模、设施、布局、气候和管理方式等都有差异,所以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关键的是要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彻底冲洗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交*传染,保证断奶仔猪的健康成长。
1.进猪前的准备
(1)在保育猪进入前,首先要把保育舍冲洗干净。在冲洗时,将房间的所有栏板、饲料槽拆开,用高压中洗机将整个房间的窗户、天花板、地面、墙壁、料槽、水管、加药器进行彻底的冲洗。同时将下水道污水排放掉,并冲洗干净。注意:凡是猪只接触得到的地方,不能有猪粪、饲料遗留的痕迹。
(2)修理栏位、饲料槽、保温箱检查每个饮水器是否通水,检查加药器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所有的电器、电线是否损坏,检查窗户是否可以正常关闭。然后,使用合适的消毒药进行房间消毒后,空置12h。
(3)再将栏板、料槽组装好,并投放灭鼠药、灭蝇药。将房间的温度升至3O℃,夏天升至29℃,准备进猪。
2.仔猪的进入
(1)断奶猪进入保育舍后,应按体重的大小分栏i如有足够的数量,可进行公母分性别饲养,这样可以提高整栏猪只的均匀度。如有条件,不同性别的猪只还可采用不同的饲料,以节约饲料成本。
(2)弱小的仔猪安置在房间中部比较温暖的猪栏。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房间的中间保留1~2空栏作为机动栏,以便以后安置病弱仔猪。
(3)全漏缝地板的猪栏可垫上一块木板或橡胶垫,放上少量的乳猪料。这样比较容易诱导仔猪开始采食。同时在料槽中也要加入少量的乳猪料,注意一定要少量多次,以保持饲料的新鲜。
(4)对较小的仔猪,可在栏里另放置一个小的料槽,用于喂奶粉或在水中加多维和电解质。同时再安置保温灯,以保证有足够的温度。
(5)有报道说让饮水器小流量流水12h,能保证仔猪能及时获得足够的饮水。
(6)如有可能,对每栏的断奶仔猪进行称重记录。或至少要称重一栏仔猪,并在每次换料时进行再次称重,以监控生长速度和耗料情况。同时在舍内要准备好:饲料消耗卡,记录每天的饲料消耗;疫苗注射记录卡,记录每次疫苗种类和日期;药品消耗卡,记录猪只使用药品情况:猪只死亡信息卡,记录猪只死亡原因及日期。
3.保育舍的日常工作
(1)早上进入猪舍后先快速检查一遍所有保育舍,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2)马上开始加料,注意加料量不能超过仔猪24h内的采食量。
(3)要多观察刚刚断奶的仔猪,以确保仔猪发现并摄入饲料和饮水。
(4)检查温度,看是否适合仔猪的要求,如果仔猪打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仔猪均匀分散,则温度适宜,一般要求第1天30oC,第3天29oC,第7天27℃,第14天25℃,第21天23℃,第35天21℃,第42天20℃。
(5)检查房内的空气新鲜度,及时调整通风量。
(6)检查饮水器,看饮水器工作是否正常,高度是否适合猪只饮用。
(7)检查猪只生长状况,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必要时转至病猪栏。在进猪3d后,可再次调整一下猪只的均匀度,及时把弱小猪放入特护栏,并延迟换料的时间。
(8)及时记录当天的生产情况和其他信息。
(9)开始每天的特定工作,如注射疫苗、转群、销售苗猪、冲栏消毒等。
(10)检查栏板及料槽并做小的维修。
(11)打扫卫生。
4.为了使猪只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保育舍的氨气浓度,除了保证房间的温度外,我们也要每天根据猪只的大小和密度,进行适当的通风。在南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在北方的冬季,保温工作相当重要。因此,许多猪场往往忽略了通风,以至呼吸系统疾病相当严重。
5.一般的保育舍饲养期为7周,当猪只生长到70日龄,体重在25kg以上时,保育舍的栏位就显得有些拥挤了。这时,我们需要将猪只移到育肥舍进行饲养。在移猪时,不要进行混群,以减少争斗。同时应对该批猪的死亡率、日增重和料肉比进行统计。
6.每周末清点存栏,统计饲料用量、各舍的死亡数,并记录备案。
四、保育猪的健康控制
保育猪的健康控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饮水加药、饲料加药、免疫注射、日常治疗。
1.饮水加药
如上所述,断奶对仔猪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因此,如何减少断奶应激是成功饲养保育猪的一个重要环节。仔猪在刚断奶时不愿意采食饲料,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饮水器饮水。在保育猪的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多维,能较大程度地缓解应激反应,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理想的饮水加药方式是采用连接在管道上的饮水加药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准确。
由于这种加药器价格较高,因此可以在每个保育舍的进水管道上预先安装好阀门,需要时把加药器连接上,各个保育间可轮流使用。由于突然的断奶,仔猪没有了母乳提供的抗体保护,肠道内的各种致病菌会大量繁殖。而且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低,很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断奶后的前1~2周,可以通过饮水加药的方式,在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素。添加的药物应按不同的季节和疾病流行情况,随时进行变动。注意: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如溶解性不好(如磺胺类药物),应经常进行搅拌,以避免因药物的沉淀而影响药效。
2.饲料加药
铜和锌是猪只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又有促生长和杀菌作用。80年代的中后期,铜在断奶猪饲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致于大多数猪场以猪粪的颜色是否黑亮来评价饲料的质量。有些饲料生产厂商为迎合客户的心理,在不需要高铜的生长育肥猪饲料中也添加了高铜,由此产生的猪粪严重地污染了环境。9O年代中期,锌逐渐取代了铜的位置,而且效果还比铜好。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2000mg/kg以上的锌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并能增加生长速度,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许多饲料生产厂商在早期断奶猪饲料中添加了高浓度的抗菌素,以防止断奶仔猪的下痢。
但由于新断奶的仔猪采食量较少,所以效果不及饮水加药。而后阶段的饲料,大多数猪场都采购饲料公司生产的品牌颗粒料,因此加药也比较困难。如保育猪的后期料是自己加工或是向饲料公司特约加工的,饲料加药就相对容易。健康状况较差的猪场,一般在仔猪断奶2周后,母源抗体逐渐消失时,表现出了各种病症,较普遍的是综合性的呼吸道疾病,所以各场可根据本场疾病的流行情况,在出现发病症状前,提前7~1Od在饲料中加药。容易产生抗药性的药物,可采用脉冲式加药。
3.免疫注射
疫苗接种主要是预防高危险性疾病的发生。而对那些低危险性疾病,在经济上不一定划算。正常情况下,仔猪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里,母源抗体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延,抗体水平不断下降,直到失去保护能力。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早,仔猪体内还有较高的抗体水平,那么疫苗和抗体发生中和反应,导致免疫失败。如疫苗注射时间过晚,母源抗体早巳不足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可能感染疾病。因此在制订免疫程序前应进行抗体测定,以确定的免疫时间。制定免疫程序后,还要定期进行抗体的监测。如发现抗体水平不够高,要及时分析原因,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免疫的成功。
大规模集约化猪场一般采用全出全进的生产方式,相对来说健康状况比较好。而且一旦发病也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在保育猪阶段,一般只注射几种必须注射的疫苗,如猪瘟、口蹄疫,其他疫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季节性的或临时性的使用,如伪狂犬病。
有些猪场由于建场较早,因此疾病较多。且布局较差,产房及保育猪舍不能做全出全进,各种细菌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只能通过注射各种疫苗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用比较普遍的有猪副嗜血杆菌、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链球菌脑炎等疫苗。但要注意的是保育猪应尽量少打疫苗,特别是细菌性疫苗,以减少应激。如确需注射细菌性疫苗,应尽量避免与饮水加药和饲料加药相冲突。
60日龄左右的保育猪应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工作。以确保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报酬。
4.日常治疗
常规的保育舍通常采用全漏缝地板和自由采食料槽,因此平时的工作量不大,所以饲养员应加强对仔猪的观察,特别是断奶1周内的仔猪。发现病猪应及时治疗,如不能立即见好,应转入病猪栏作进一步的治疗。治疗后应在其背部作好标记,以区分注射的药物和次数,并作好记录。断奶仔猪的常见病除了下痢和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应注意腿关节和膝关节的肿大。
如出现同一症状的病猪数量增多,而且发展的趋势很快,应根据临床症状,在饮水中加入相应的抗菌素。同时,通过兽医的解剖和实验室诊断,对疾病予以确诊,以尽快控制疾病。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猪场,对一些常见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可在其症状发生前,提前1~2周在饲料中针对性的加上一些药物,以减少或减轻临床症状。
养猪场相对于其他猪群来说,保育猪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当重要。由于各猪场的规模、设施、布局、气候和管理方式等都有差异,所以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关键的是要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彻底冲洗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染,保证断奶仔猪的健康成长。以上是对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