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南界三亚,北止漠河,西起新疆,东至海滨及台湾,遍及全国各地。从盆地到丘陵,从海拔10米以下低平原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地区,从北讳53°的严寒地带,到北纬18°的热带范围,都有小麦种植。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和生产水平的差异,形成了明显的种植区域。
目前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主区,10个亚区:北方冬(秋播)麦区,包括北部冬(秋播)麦区、黄淮冬(秋播)麦区2个亚区;南方冬(秋播)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冬(秋播)麦区、西南冬(秋播)麦区、华南冬(晚秋播)麦区3个亚区;春(播)麦区,包括东北春(播)麦区、北部春(播)麦区、西北春(播)麦区3个亚区;冬、春兼播麦区,包括新疆冬春兼播麦区、青藏春冬兼播麦区2个亚区。
春(播)麦区春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峨山、大雪山以西。大多地处寒冷、干旱或高原地带(新疆、西藏以及四川西部冬、春麦兼种,将单独划区)。本区划春麦区仅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全部、辽宁、甘肃大部以及河北、山西、陕西各省北部地区。根据降水量、温度及地势可将春麦区分为东北春麦、北部春麦及西北春麦3个亚区。
东北春(播)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2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大连、营口2市以外的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及赤峰市。北部春(播)麦区。包括内蒙古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以及乌海等1盟6市,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市全部,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全部,陕西省榆林长城以北部分县。
西北春(播)麦区。包括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全部,甘肃兰州、临夏、张掖、武威、酒泉区全部以及定西、天水和甘南州部分县,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全部,以及黄南、海南州个别县。北方冬麦区位于长城以南,岷山以东,秦岭一淮河以北,为我国主要麦区。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省大部,甘肃省东部和南部及苏北、皖北。
小麦面积及总产通常为全国的60%以上。除沿海地区外,均属大陆性气候。依据纬度高低、地形差异、温度和降水量不同,又分为北部冬麦、黄淮冬麦2个亚区。北部冬(秋播)麦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与东南部,陕西北部,甘肃陇东地区,宁夏固原地区部分及辽东半岛南部。
黄淮冬(秋播)麦区。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除信阳地区以外大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2省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及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和平凉及定西地区部分。南方冬麦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包括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台湾、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自治区全部,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省大部以及河南南部。
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小麦生育特点又可分为长江中下游、西南及华南冬麦3个亚区。长江中下游(秋播)麦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及上海市全部,河南省信阳地区以及江苏、安徽2省淮河以南地区。西南冬(秋播)麦区。包括贵州、重庆全部,四川、云南大部(四川省阿坝、甘孜州南部部分县以外;云南省泸西、新平至保山以北,迪庆、怒江州以东)、陕西南部(商洛、安康、汉中)和甘肃陇南地区。
华南冬(晚秋播)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5省(自治区)全部及云南省南部德宏、西双版纳、红河等部分。冬春麦兼播区位于我国最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和四川、云南、甘肃省部分。依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和小麦种植情况,本区分为新疆冬春(播)麦和青藏春冬(播)麦2个亚区。
新疆冬春(播)麦区。全区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的以单个省份划为小麦亚区的区域。青藏春冬(播)麦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除西宁市及海东地区以外大部,甘肃省西南部甘南州大部,四川省西部阿坝、甘孜州以及云南省西北迪庆州和怒江州部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