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生金银花 金银花的用途和作用 金 银 花的种植和用途金银花为半常绿攀缘性灌木,为中国特产。此花初放时洁白如银,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新旧相参,黄白衬映,故被称为“金银花”。
又因此花入冬时虽老叶枯落,可是叶腋又簇新叶,凌冬不凋,故又名“忍冬”。
金银花在江浙一带是一种普通花卉,人们在庭院中经常地栽或盆栽观赏,也可制作盆景。不仅花美,花的清香也十分宜人。栽培它真是可赏花、可闻香。尤其是夏季,在金银花架下乘凉,是有无穷趣味的。
在山野中,零星野生的也不少。我国很久以来就将金银花或其藤入药,以河南省密县的最为有名,花朵特长,花蕾上有茸毛,且微呈绿光,特称“密银花”。山东省沂蒙山区的“济银花”收获量很大,声誉略次于“密银花。
习性:金银花喜光,但夏季忌直射阳光;较耐阴,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酸碱土壤都可适应。秋季或早春发萌前施入些堆肥,厩肥等作基肥。萌芽后和采花时可施些稀薄液肥。
春季要修剪,保留较多枝干,能促进增产,但过老或过密的枝务要剪去,才有利通风透光。因金银花性强健,平时管理可粗放些。开花期4~6月 繁殖:主要用扦插法。
压条,分株或播种法均可。扦插,多在春季进行,将藤截住成约10厘米长的插条。插后保持湿润,加强管理。一个月便可生根,当年可开花。
此法简便易行且成活率较高,又可大量繁殖,故无论家庭养花或园林苗圃多用之。压条法,春,夏季都可进行,择母株上较长的枝条,埋深为4—5厘米,当年秋天可生根,深秋或第二年春天即与母株分离定植。分株法,以春季萌动前为好。播种可在春季进行,播种前用45度温水浸种并催芽。
因种子成熟较少,故很少采用此法。栽种最好2~3株一丛,移植以春季进行为宜 药用:采集加工,药用花,茎,叶。花于春未夏初时采收,可在日出之前,采含苞待放之花蕾,采后晒干(用硫磺熏过,可减少生虫,发霉便于保存)茎,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金银花的茎,药用称为“忍冬藤”或“金银藤” 性味:清热解毒。
忍冬藤尚可清经络风热,止经络疼痛。 参考便方 1,祛暑明目:盛夏酷暑时,用金银花和茶叶沏泡或单用花代茶。 2.治痢疾:金银花20克,煎汤,红痢以白蜜水调服,白痢以红砂糖调服。
3.治一切内外痈疽: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 4.治荨麻疹:采鲜金银花30克 (干品用20克)水煎服,并洗。日服,洗三次。
5.治腮腺炎: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外用鲜花捣敷。 6.治外感发热咳嗽:金银花30克,连翘,薄荷各20克,水煎服。 7.治疮久成漏:忍冬藤浸酒常服。
8.治毒蕈中毒:鲜金银花嫩茎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 9.治小儿痱毒:金银花或茎,叶,水煎洗。 10.治肿瘤:金银花20—30克,水煎服。
金银花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生境中,山坡树林、灌丛中、山腰石堆、村庄边缘、山路边较为常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以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药理实验表明,金银花对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白喉、丹毒、疮疖、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发热感染等许多病症,都有很明显的治疗效果。还有抗肿瘤、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1.花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花有抗炎、解热、抗过敏作用。
提取物对角叉菜、蛋清等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 3.银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4.金银花用于疮、痈、疖肿。
常作为外科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可单用,也可以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以加强解毒消肿的作用,如五味消毒饮;抗病原微生物:金银花有一定的抑制病菌的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金银花虽好,可有些细节还是要引起关注。
比如处于经期和孕期的女性就要十分注意,因为特殊时期的女性需要暖宫,而金银花属于寒凉茶饮,所以处于特殊时期的女性尽量不要饮用金银花。
金银花性寒,不适宜长期饮用。虚寒体质及月经期间不适宜饮用。
金银花性寒,切勿过量服用,否则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腹痛的情况;月经期间不推荐使用金银花;体质虚寒者最好不要用金银花。对于泡了过夜的金银花,不建议再继续服用。
野生金银花苗是藤状的,藤曼特别长,铺地生长?。
金银花的介绍:
金银花 ,正名为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 ,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由于匍匐生长能力比攀援生长能力强,故更适合于在林下、林缘、建筑物北侧等处做地被栽培;还可以做绿化矮墙;亦可以利用其缠绕能力制作花廊、花架、花栏、花柱以及缠绕假山石等等。
【主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附药】忍冬藤【现代药理研究】 1.花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2.花有抗炎、解热、抗过敏作用。提取物对角叉菜、蛋清等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3.银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4.金银花有抗内毒素作用。5.金银花有降血脂作用。6.金银花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7.金银花有保肝、利胆作用。8.金银花有抗生育作用。9.金银花有细胞毒作用,其提取物口服,还可刺激胃肠蠕动、胃液及胆汁分泌增加。
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味甘,温,无毒。主治寒热、身肿。
《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同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逐尸的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
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陈自明《本草蒙筌》:味甘,气温。凌冬不凋,名由此得。
蔓延树上,藤多左缠。故又名左缠藤。专治痈疽,诚为要药。未成则散,甚多拔毒之功;已成则溃,大有回生之力。
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拦酒厚敷。或和别药煎汤,随证轻重取效。《别说》又云:大治五种飞尸,倘被鬼击作痛亦可服也。
血痢水痢兼治,风气湿气咸除。谟按:患人生痈发毒,固未肯遗。《景岳全书》:味甘,气平,其性微寒。
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
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本草备要》:泻热解毒。
散热解毒,清热即是解毒。补虚凡物甘者皆补。疗风,养血止渴。丹溪曰:痈疽安后发渴,黄芪六一汤吞忍冬丸切当。
忍冬养血,黄芪补气,渴何由作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肠澼血痢,五种尸疰。经冬不凋,一名忍冬。又名左缠藤。
花叶同功,花香尤佳,酿酒代茶,熬膏并妙。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一切恶毒,初起便服。
野生金银花开初时呈长条状,花蕾和藤上都有细微的绒毛,且较人工金银花稍小。金银花 ,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三月开花,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其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具有大形的叶状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华南忍冬,但那个种的苞片狭细而非叶状,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与本种明显不同。
本种的形态变异非常大,无论在枝、叶的毛被、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长度、毛被和唇瓣与筒部的长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看来较多地同生态环境相联系,并未显示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