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一生需要蜕壳50+次,方才能够上市。蜕壳多在前半夜,虾苗阶段,水温28℃左右,蜕壳30-40小时/次;1-5g幼虾蜕壳,4-6天/次;中成虾蜕壳15-20天/次。低盐度和高水温可促进蜕皮,利于对虾生长。
在转肝期结束后对虾脱壳逐渐规律,每逢初一、十五为大脱壳期,初八、二十三为小脱壳期。而在中后期是对虾养殖最难把控,出现软壳、红尾红须、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正常的机械损伤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脱壳期处理不当导致。因此,管理好对虾脱壳,对养殖成功很有意义。
有10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对虾蜕壳困难,南玉老师(15093283937)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1,水质或者底部恶化,症状:旧壳仅仅脱出一半或即使蜕出旧壳身体反而缩小。
2,投喂不足,长期饥饿引起营养不良或者饲料营养配比不合适、不易吸收。
3,水体溶解氧不足或者由于黑鳃等鳃部问题引起生理学缺氧,引起脱壳困难,因对虾在蜕壳期消耗的氧气比平时要高得多,因此脱壳期一定要求水体有比较好的溶氧。
4、放养密度过大、密集挤迫,互相干扰会延长蜕壳时间,或蜕不出壳而死亡。
5、水温突变,应激过大,低温阻碍蜕壳,高温也会延迟蜕壳。
6、药物影响:乱用抗生素或应用刺激性药物过多影响蜕壳或产生不正常现像。
7、光照太强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使对虾应激乱游塘,整天游水不蜕壳或生病。
8、体表寄生一些有害生物如纤毛虫,使对虾的甲壳发生矿化,新旧壳发生粘连导致对虾蜕壳困难。
9、一些细菌性疾病导致,如黑斑病,原理见黑斑病,或者肝胰腺不健康,
肝胰腺不好,脱壳前储存的能量不足,脱壳时就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同样,脱壳激素主要也由肝胰腺分泌,肝胰腺不好,造成的脱壳激素分泌不足,使对虾最终“累死”在脱壳期!
10、水里缺少钙镁、微量元素矿物质。光有钙,并不能保证对虾迅速换壳或硬壳,还必须要有微量元素平衡参与。这一点淡水养虾时常发生,这是因为淡水中普遍缺少微量元素。
对虾属于低等水生生物,每一次脱壳都要经历生死考验,只有脱壳期管理好,才能取得好收益。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给对虾补充充足全面的营养,维持水质的生态平衡稳定,保持溶解氧的充足,这些都有利于对虾的正常脱壳,提高成活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