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时许,宜春市万载县白水乡槽岭村枫树组脱贫户刘华平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他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喂猪、放羊、赶鸭、喂鸡、牧鹅,还要给果树除草、施肥,从天蒙蒙亮忙碌到夜幕降临。9月19日,在山环路绕的海拔400多米的枫树组,刘华平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脱贫故事。
地处湘赣交界大山深处的槽岭村,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在地无三尺平。为养家糊口,刘华平一直在外务工。2012年,妻子不慎从山上摔下,伤残至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孩子年纪尚幼。无奈之下,刘华平辞工回家,一边照顾妻儿一边种粮。“那几年,困难时需要借米度日,一碗咸菜要吃好几天。”刘华平回忆往事时直摇头。
2014年,刘华平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干部引导下,我尝试着养了20多头猪,种了1亩百合,手中有活心里就有希望,真是越干越有劲。”他激动地说,“2016年底,凭借种养结合的收益,我脱贫了。”
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宜春市委组织部驻村干部帮助刘华平申请到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款,他先是搭建了两个钢棚,养殖规模从养猪逐渐扩展至养鸡、鸭、鹅、黑山羊等,多元发展不仅拓展致富渠道还降低了风险。
刘华平努力没让驻村干部失望,除了自繁自养70多头生猪,养鸭600只、兔80只、鸡300只,还养了鸭、鹅、蜜蜂等,种了15亩果树。2022年,仅生猪养殖一项就让他盈利20多万元,卖鸡、鸭、鹅、羊等纯收入3万余元。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这些年,我每年攒点钱,终于有了建新房勇气。”经过一年的施工和装修,刘华平如愿圆梦。2022年7月16日,刘华平在村组干部群众的帮助下,喜迁新居。
2022年,在宜春市委组织部和万载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的双重帮助下,刘华平致富步伐不断加速,他先是租赁山地30多亩,利用山谷地势建成“猪羊鸭鱼果林生态共养新模式”,他把养殖场的池塘精心设计在猪圈羊圈下方,猪粪和羊粪用来养鱼,池塘水用来种植水草,草料成为猪、羊、鸭、鹅的饲料,还可以用来浇灌梨树、桃树等。
如今,看着50多头生猪、12头黑山羊、20多只鸭和25亩果林,刘华平信心满满,他说:“我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许许多多帮扶干部的关心和支持,更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
像刘华平这样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的脱贫户还有很多。据统计,2022年、2022年至今年,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分别达到131.49万人、135.2万人、137.5万人。脱贫户人均收入从2022年的12626元增长至2022年的14391元,同比增长14%。脱贫户人均收入以及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编辑:李丹
校审:甘俊茜、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日报
【要闻】习近平等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要闻】我省举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振兴】新华网聚焦江西乡村振兴:观光变体验 荒地变景区 “村长”变船长
【振兴】糍粑越打越黏 井冈山神山村生活越过越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