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山东省曹县邵庄镇安庄村,群众正在油菜大棚里收割、打捆、包装,一辆辆厢式货车停放路旁,等待验收拉货,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而十年前,这个村还是省级贫困村,土地零散,村两委班子涣散,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现在日子好得很,我每天一睁眼就到大棚里割菜,一天少说也得挣百十块钱。如果在十年前,都不敢相信我们都能致富。正在收菜的村民贾世轩说。
安庄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前些年,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郊区种菜,随着生产成本增加,他们逐渐回乡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邵庄镇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多方了解民情,逐渐引导群众把投入小、收益快、风险小的油菜种植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率先在安庄村试点。
安庄村蔬菜种植户袁正奇表示:群众开始还不太敢种,我就带头种,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刚好碰到好年景,当时第一棚菜出来后,第一天卖到每斤1.6元,一天卖四五万元,连续卖了8天。卖完之后群众觉得种菜的收益很高,大家逐渐开始种植油菜等叶面菜。自此,一年八茬的小油菜一炮而红。
十年间,安庄村1900亩耕地架起了大棚,全村1836人,仅叶菜种植一项人均收益就达到1.5万元,曾经的荒土地变成了金疙瘩,还辐射了白场、任庄等十几个村种植蔬菜。现在的安庄村建设了新型社区,村民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新房。村民王秀文说:十年前人也没活干,住着土房子,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大家不仅有钱花,还住上新房了,都是党领导的好,群众日子过得带劲,心里也高兴。
目前,在邵庄镇已经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冷运、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全镇有蔬菜种植园区6个、蔬菜种植专业村31个、蔬菜种植面积5.5万亩,蔬菜大棚2.3万个,冷库106座,活跃在整个产业链的人员达到4.5万人。邵庄镇镇长李世春介绍,通过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下一步,将致力于蔬菜品牌战略,打造蔬画邵庄网络平台,向着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迈进。
丰富菜篮子,抓好米袋子,曹县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十年来,建设高标准农田125万亩,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都有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稳产增产,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了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曹县粮食面积从286.57万亩发展到303.84万亩,亩产由339.84公斤增加到442.02公斤,粮食总量由19.48亿斤增加到26.86亿斤,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曹县三宝种植合作社经理郭长瑞表示,他承包的600亩地全部种上了黑小麦。十年来,种黑小麦产量是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今年共卖了63万斤左右,亩均比去年增产90斤,能有这个产量和效益自己都没想到。说到根,还是党的政策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十年间,曹县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芦笋、黄桃、辣椒等特色农业。其中,芦笋作为曹县出口创汇的特色蔬菜,已成为曹县大宗经济作物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曹县芦笋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为依托的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全县芦笋面积发展到12万亩,芦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比2012年增加30%,笋农5万余户,采笋量10万吨,每亩年产量1200公斤,每亩年收入8000至1万元。
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十年间,曹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获得感持续提升。目前,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7878家,家庭农场1014家,种粮大户1126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59个,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23家,先后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首批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曹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先章表示,曹县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项目建设这条主线,突出十大特色产业和五大富民产业两个重点,狠抓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相通融合,推进经营规模化、生产高效化、技术创新化、产品品牌化四化同步,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7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