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五年间·创造新业绩 喜看新变化】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9月23日,记者走进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产业园,上万头肉牛吃草正酣。牛儿们戴着电子耳标,每一头都有自己的专属电子数据档案;通过饲喂信息中心软件系统,精确按照标准取料饲喂。
这个养殖产业园建在塔城市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占地11600亩。
通过电子耳标可以得知每头牛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出现疾病可及时治疗。我们会根据数据进行精准饲喂,按照肉牛的生长阶段和身体状况来配比营养套餐、成长套餐等。借助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晖说。
放眼望去,牧场上立着一排排用竹夹板做成的围栏。曹晖告诉记者:养牛不盖棚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牛怕风不怕冷,用竹夹板做围栏,既能起到防风作用,又能给牛群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这样的圈养方式使资产效益实现了最大化,传统养殖棚圈建设头均投资约为1万元至1.5万元,而围栏饲养则将头均固定资产投资降至1000元左右。省下的资金可投入到肉牛的饲养和培育中,实现良性循环。曹晖说。
围栏将整个牧场分为育种区、繁殖区、育肥区、选配选育区等,每头牛根据生长阶段入住不同区域。曹晖说,目前,产业园区内存栏安格斯采精种公牛30头、本交种公牛350头、安格斯核心母牛1100头、新疆褐杂母牛9800头、育肥公牛2万头。
恰夏镇有28万亩草场,群众多以养殖放牧为生,但受到养殖技术和牲畜品种限制,养殖业效益不高。2022年9月,当地引进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设了集肉牛良种选育推广、高效繁育管理、规模育肥经营于一体的科技型肉牛产业园。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通过引进建立良种肉牛核心繁育种群,持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推动了当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当地土牛出栏体重只有400多公斤,经过不断选育提高生产性能,我们繁育出的塔额黑牛出栏前体重可达800公斤左右。每头塔额黑牛可以让当地农牧民增收3000元以上。曹晖说。
曹晖表示,该公司将继续扩大繁育规模,提升肉牛品质,让更多的农牧民享受到现代化养殖带来的红利。
本文来自【天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