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目标是确保哺乳母猪在该阶段有较多的泌乳,较少的体损失,饲养出健康、体重大的仔猪,断奶后80%的母猪能在7日内发情配种及妊娠。但现在由于产仔应激的问题导致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低,产乳不足,掉膘严重,断奶后不发情,断奶仔猪体重普遍偏低等现象。本文介绍“哺乳母猪的护理,哺乳母猪便秘怎么治疗”。
在哺乳母猪的养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管理要点
1、哺乳母猪每天喂2~3次,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至断奶前3天。喂料时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应赶起。产前7天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抗产仔应激的药物,预防产后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奶水不足、仔猪断奶重小等问题;
2、产前7天母猪进入分娩舍,保持产房干燥、清洁卫生,并逐渐减少饲喂量,对膘情较差的可少减料或不减料;临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
3、母猪在分娩过程中,要有专人细心照顾,接产时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干燥、冬暖夏凉,严防产房高温,若有难产,通常用催产素肌肉注射,使用剂量每次为10-20单位,若30分钟后还未产出,则要进行人工助产;
4、母猪产仔当天不喂饲料,仅喂麸皮食盐水或麸皮电解质水,1周内喂量逐渐增加,待喂量正常时要限度增加母猪采食量;饲喂遵循“少给勤添”的原则,要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在泌乳期还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母猪便秘,影响采食量;
母猪分娩时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损失多,母猪表现出疲劳和口渴,因此,要准备足够的、温热的1%盐水,供母猪饮用。母猪分娩后8小时内不宜喂料,保证供应温水,第2天早上再给流食,因为产后的母猪消化机能很弱,应逐步恢复饲喂量。如果母猪消化能力恢复得好,仔猪又多;2天后可以恢复到分娩前的饲喂量。如果母猪少乳或没乳,必须马上采取措施挽救仔猪,可先调制些催乳的粥饲料类,如小米粥、用小鱼和小虾煮的汤、豆浆、牛奶等,1天喂饲3次,泌乳量上来后再逐渐减少直至停喂。如果仍不,可用药催乳。
5、要及时检查母猪的乳房,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很多母猪在产后会发生便秘,结果影响到了母猪的正常消化功能,同时也造成母猪乳汁减少,所以为了促进母猪的健康,母猪发生便秘后要及时进行解决:
一、母猪发生便秘的原因
1、母猪怀孕期缺乏运动,这种情况较多见于笼养母猪,母猪自配上种后即限制母猪运动,且采食量低,这必然会导致母猪消化吸收机能减弱,造成母猪肠管机能降低,肠肉容物干燥,从而引发便秘现象。
2、母猪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增大,从而加大了对直肠壁的压迫,直肠蠕动减少,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母猪便秘,这种情况较多见于那些产仔数过多、产仔过大的母猪。
3、有些母猪发生便秘是由于饮水不足,这种情况特别多见于夏天。
4、母猪临产前生理、心理应激,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强,大肠中水分被吸收到血液中过多引起母猪便秘,这种情况多见于那些初产母猪。
5、母猪日粮的变换应激,特别是由怀孕前期的低蛋白日粮转喂到怀孕后期的高蛋白日粮时,相对改变了大肠吸收和分泌液体的能力,使大肠变得满实而极易便秘。
6、母猪怀孕期过度限饲,而又缺乏青绿饲料补充,造成大肠中水分被吸收过多,发生便秘现象。
7、现时养猪由于疾病较多,养猪生产者为了预防疾病而采用不定期地向猪群投喂药物来预防疾病。如为了预防弓形虫病而在母猪料中加入磺胺类药物,为了预防附红细胞体病而在饲料中加入阿散酸及土霉素,在产仔前后加入支原净等。经常看到有些猪场在母猪料中添加药物过勤,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有10天在进行药物预防疾病,其结果是:母猪出现粪便过硬,发生便秘。
8、药源性便秘,有些饲料厂家,猪e网网友建议在做母猪料时为了达到提高母猪产仔数等目的,而不是考虑母猪本身的特殊性,在饲料中均添加了一定剂量的抗菌促生长剂,如金霉素、杆菌肽锌等。母猪胃肠道长久处于抗菌药物作用下,必然会造成母猪肠道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出现便秘的现象。
9、有些母猪患有一些热源性疾病也会引起便秘,如猪瘟(多见于温和型)、弓形虫病及兰耳病等感染均会造成母猪便秘现象发生。
二、网友来支招
母猪分娩后,因消化道虚弱,常有便秘或鼓胀,长时间无食欲,打针治疗效果非常低,仔猪饿死现象,唯有灌肠有良好的效果。
准备洗涤器装上20―24℃的1%洗涤皂水,灌肠用水量约为12000毫升,插入洗涤管,遇抵抗一定要暂停,以免损伤肠壁。
若食欲仍不好,第二天再进行灌肠一次,灌肠水约6000毫升即可,灌肠后母猪便能完全恢复食欲。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母猪产后便秘不食的病例,在发病过程中,粪便干燥,呈栗状,母猪拒食,喜喝凉水的现象很普遍,如不及时治疗,会加重母猪的病情恶化。本文“哺乳母猪的护理,哺乳母猪便秘怎么治疗”仅供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