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庙会上,记者见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叫卖镰刀的肖祖湖老人。老人说,这半天的时间没有开张,自己制作镰刀的好手艺也面临着失传,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
67岁的肖祖湖世代居住滕州市羊庄镇薛河村,其家传的镰刀制作手艺远近闻名,羊庄肖氏数代人均因为镰刀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至今,薛河村中还有三、四户村民坚守祖宗留下的技艺,以制作镰刀为业,并希望这门手艺能够薪火相传。
我从小就是在打造镰刀的红炉旁长大。每到农闲季节,父辈们每天都是叮叮当当的锻打镰刀,那种清脆的声音像鼓点一般,至今回响在自己的脑海里。在父辈耳濡目染之下,我十多岁时就能独立完成制作一把镰刀,从钢铁锻打成型、局部淬火、打磨开刃,再到钻眼、安把的全部工序,并且手艺熟练。肖祖湖老人表示。
肖祖湖老人一边介绍镰刀制作的过程,一边拿出一把镰刀头,向记者展示如何安装镰刀把。镰刀艺人其实就是铁匠,只不过专门打造镰刀而已。因为专业,所以制造技艺高超,生产出来的镰刀锋利、耐用、不生锈。这些槐木把都是从木匠处定制的,过去都是用手工钻钻眼,现在与时俱进,早就改成了手电钻,既便捷又省力,分分钟就能安装完成一把。肖祖湖老人表示。
羊庄肖氏镰刀的名号经过几辈人的经营,在鲁南苏北一带影响很大。过去一进春天,镰刀艺人们便带着镰刀头和槐木把遛乡赶集、赶会,在集市上叫卖。人们一听说是羊庄的肖氏镰刀,往往都会买上几把,拿回家以备割麦子用。
现在收麦子都用联合收割机了,我们肖氏镰刀也不好卖了,这已经过去半天还没开张呢。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打镰刀卖,每年能制作一千多把,去掉成本的话,也就能挣三四千块钱。这制作过程又苦又累,两个孩子情愿到外地打工,也不愿意跟着学镰刀制作手艺。我多么希望能将这镰刀制作的技艺申请为非遗项目,不想看到这门手艺在自己的手中失传。肖祖湖一脸无奈地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