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宫内膜炎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奶牛行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外界环境差、饲料管理不当、自身代谢紊乱等造成的,本病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那么如何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呢
一、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合理的利用饲草、饲料资源,提高奶牛的营养水平,是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根本的措施。此外,对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错过的治疗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搞好牛场环境卫生
注重场地卫生,牛床、牛舍、运动场应保持干燥,定期消毒,一月/次,也可以针对环境情况增加到2次/月;及时处理牛舍及运动场粪便、积水、污水;保持牛体清洁、干燥。
三、控制产前、产后感染
1、建立独立产房,并定期消毒,为生产母牛提供一个安静、清洁、保温的分娩环境;母牛分娩前应对分娩环境和母牛外阴等处消毒,一般情况下让奶牛自己分娩,不要打扰或过早助产,只有在难产时才给与适当助产,助产时应对助产者手臂和助产器械严格消毒。如发生胎衣不下应及时治疗;分娩、助产时常发生产道损伤应及时治疗;若发现产后恶露异常,应及时治疗。
2、在奶牛生产中,应重视怀孕后期和产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锰、钴以及矿物质钙、磷等的比例。临产前2周应转入产房实行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产房、产床和产畜应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在奶牛分娩过程中,助产操作要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及感染。对产后期奶牛,应尽快恢复其体力,增强奶牛抗病能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24-48小时,应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1次,以防产后子宫感染。如果奶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仍然不下,此时应采取药物注射等措施防止子宫感染。
3、产后1周应注意产床、母牛外阴及后躯卫生。产后1个月应预防产后瘫痪、乳房炎、酮病等疾病的发生。在奶牛管理上,要注意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牛舍、产房要经常打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用具应定期消毒。
四、避免配种污染
1、精液稀释液、稀释器具、输精枪应严格消毒;精液稀释、吸取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输精时应用消毒液清洗母牛外阴部;插入输精器是避免将污物沾到输精器上带入阴道和子宫内。
2、人工受精时,对器材、人员、母牛要严格消毒,防治引起奶牛生殖器官感染。输精时,输精枪应缓慢通过子宫颈褶皱,以避免损伤子宫颈或子宫粘膜而引起子宫感染。
五、注意产后调整
产后药物调整是促进子宫复旧、促进母牛早发情的重要措施,对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奶牛可以注射雌激素、垂体后叶素等药剂。也可以灌服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和恢复产后母畜生殖功能的中药,如产后宫康王、生化汤、补中益气汤、桃红四物汤等。对正常分娩的奶牛,分娩后即灌服产后宫康王等以生化散为主的纯中药制剂或清宫液50毫升。在产后一个月应检查奶牛子宫复旧情况,对复旧不好的奶牛应及时给予治疗。为促使奶牛早发情,可以给奶牛饲喂一下助阳的中药,如淫荡霍、催情散等。也可以猪舍垂体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相信看了以上的预防措施之后,大家对于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也会有一番见解,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日常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病时合理用药,才能够让损失降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