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氨基酸的平均
必须高度重视食物“营养空洞”现象。最近,国际著名刊物《自然-植物》发表关于因食物营养元素缺乏造成的人类“隐形饥饿”现象,并指出了对策途径。隐形饥饿是工业化与化学化农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长期追求产量、追求规模,忽视土壤健康与生态健康造成的苦果。我们在长达15年的生态农业实践中,也早已发现了该现象。笔者小组安排了2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研究该问题。我们的数据显示,即使不考虑食物中的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流行的农业模式生产的食物,与六不用生态农业模式比较,存在严重的营养元素、维生素、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下降现象。如普通小麦面粉钙流失达76%,铁流失64%,钼元素流失430%;16种氨基酸含量平均下降14.2%;黄瓜维生素C流失49%;大蒜素降低了260%。只有发展生态农业或真正的有机农业,才能从源头解决营养空洞与隐形饥饿问题。
低蛋白血症患者的饮食
科技日报北京2月6日电 (记者刘霞)植物性饮食可能是降低心脏疾病风险的关键。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减少含硫氨基酸食物,比如肉类、奶制品、坚果及大豆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有关。他们还发现,美国人平均消耗的含硫氨基酸比估计的平均需求多近2.5倍。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在人体新陈代谢和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公共卫生学教授约翰·里奇说:“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限制含硫氨基酸食物的摄入有益动物长寿。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流行病学证据,证明过量摄入含硫氨基酸可能与人类的慢性病有关。”
里奇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美国“第三次全国体检与营养健康调查”中1.1万名参与者的饮食和血液生物标志物。他们根据参与者在禁食10—16小时后血液中特定生物标志物——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以及胰岛素的水平,综合分析了其罹患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他们发现,食用含硫氨基酸食物较少的参与者,罹患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往往较低。
里奇说:“这些生物标志物表明了一个人患病的风险,例如,高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风险因素,而且,其中很多标志物水平可能受到个人在接受测试前长期饮食习惯的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肉类和其他高蛋白食品的含硫氨基酸含量通常较高,而水果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硫氨基酸通常较少,这一研究也为其他素食或植物性食物有益健康提供了佐证。
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子刊《柳叶刀·电子临床医学》上。
低蛋白饮食或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低蛋白血症患者的饮食
#宽街明医说#什么是“优质蛋白”??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生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它的20余种氨基酸。其中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的被称为“必需氨基酸”,通常将含有大量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成为“优质蛋白”。
?
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有哪些?
①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等。
②蛋类:如鸡蛋、鸭蛋等。
③奶类及其制品:如牛奶、羊奶、酸奶、奶酪等。
④部分豆类及其制品:如黄豆、黑豆、青豆;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豆腐脑等。
注意:花豆类,如红豆、绿豆、芸豆等不属于优质蛋白食物来源。
摄入优质蛋白有哪些好处?优质蛋白质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此外,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因子、补体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因此适当摄入优质蛋白类食物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适量食用畜禽瘦肉和鱼虾类食物,畜禽瘦肉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还是铁、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密集的食物,鱼类除提供优质蛋白质,还提供很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
优质蛋白是不是摄入越多越好?蛋白摄入不足会影响人体免疫力,摄入过多则容易导致体内尿素氮产生过多,加重肾脏负担,此外,大量摄入动物性蛋白,会伴随摄入过量的动物性脂肪,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一般健康成年人而言,做到优质蛋白饮食的诀窍:
①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②经常吃豆制品,每日25~35g。
③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注意事项:如合并各种慢性病,如肾功能不全、痛风、甲亢患者,或外科术后患者以及老年、儿童、孕妇、乳母等特殊群体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定量选取。您可以就诊我院营养科门诊进行营养专科咨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