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氨基酸
为什么要输白蛋白?淋巴瘤患者低白蛋白血症注意什么?
在我们的临床各种中,我们经常会为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注白蛋白,由于医保规定除非白蛋白低于30 g/dL并出现恶性胸腹水等危重情况下,白蛋白输注是需要自费的,由于白蛋白比较贵,一天需要患者自费几千块钱。
那么,医生为什么要为你输注白蛋白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些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是我们人体血浆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它也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人血清白蛋白约占血浆蛋白的60%。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产生,主要与维持人体血容量有关。成人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正常范围为 3.4 至 5.4 g/dL,三岁以下儿童,正常范围为 2.9 至 5.5 g/dL。当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时,它被称为低白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见的是由于肝脏疾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低白蛋白血症也可能由严重烧伤引起。
对于我们淋巴瘤患者而言,低白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瘤肝脏侵犯、胃肠道淋巴瘤、肿瘤及化疗所致患者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严重感染、出血量比较大、胸腹水引流等情况。
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的胶体渗透压,从而维持人的血容量正常。血清白蛋白严重低下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水肿、胸水、腹水、黄疸等症状。
除了维持血容量外,血清白蛋白还充当某些具有低水溶性分子的载体。这种分子包括胆汁盐、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脂溶性激素、钙离子和某些药物。
我们现在输注的白蛋白是通过酒精沉淀方法从正常人的血浆中制备而来,不能工业化合成生产,所以价格非常贵。一只5g的白蛋白大约价格在500-600元。所以,我们医生除非病情必需,一般不让患者输注白蛋白。
淋巴瘤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我们淋巴瘤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我们上面已经谈到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水肿,轻的表现为下肢水肿,以及由于胃肠道水肿引起的消化功能低下、食欲低下、腹胀,进食量明显减少。水肿严重时可以是全身水肿,胸水、腹水、低血压休克等。
在大部分情况下,氨基酸补充剂以及淋巴瘤有效的治疗就可以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但是,如果低白蛋白血症是由严重的感染,淋巴瘤肝脏严重侵犯引起的,那么营养补充剂可能无法有效地快速恢复血清白蛋白的水平。这种情况往往需要静脉输注血清白蛋白。
这个时候我们淋巴瘤患者及家属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确保患者每天的营养足够,保证人体代谢的最低能量需求。患者能吃的尽量吃,不想吃饭或没有食欲、胃口不好的可以少食多餐,可以餐间加一些小零食,最好是能量搞得小食品,比如饼干、曲奇、奶酪等,可以说只要你想吃,只要是洁净无菌的都可以。如果你确实吃不下,可以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可以说氨基酸、肠外营养袋,最好是营养师会诊指导。切忌既不吃饭,又不输营养的情况下输注白蛋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输注的白蛋白首先被我们人体当作能量代谢掉了,而起不到纠正低白蛋白血症的作用。
关于淋巴瘤患者的营养与饮食问题,请看我的前期文章。
抗疫日记|在氨基酸瓶子上缠绕胶布,一个自制网套就诞生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赵映骥 整理
时间:2020年3月6日
天气:多云
地点: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
记录人:重庆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急救中心肿瘤血液科护士 杨红英
昨天我上辅班,工作内容主要是辅助办公班、院感班和负责传递药品、物品到隔离病房。当第二组、第三组液体配送进隔离病房后,隔离病房的护士,打出了一个求助电话:“外面的护士老师,隔离病房里面网套用完了,马上就要开始输液体了,等会配送氨基酸液体时能拿点儿网套进来吗?”
病患因治疗需要,需要补充营养,静脉输入氨基酸。氨基酸属于瓶装液体,需要配合网套才能使用。我和本院护士小姐姐四下寻找、询问无果,仍不见有现成网套可用,那怎么办呢?只有开动脑筋想办法了。
之前在汉川市人民医院值夜班的时候,我就曾用闲置的白胶壶改造成了暖水袋,这次的困难自然也难不倒我。我在病区寻找一圈之后,目光被胶布所吸引——这不是现成的网套材料吗?
于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事情再次上演,经过我一圈又一圈的在氨基酸瓶子上缠绕胶布,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制网套就诞生了。

自制的网套
通过一番仔细测试,胶布制作的网套没问题,下一步就是送这个结实的“替身”上“战场”了!我和隔离病房的姐妹们交代了一下事情原委,还特意嘱托她们要密切观察这个自制网套的效果,以防发生不良事件。
通过隔离病房姐妹的严密观察和实际使用,“替身”经受住了现实考验,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法子很实用,还表扬了我脑子聪明,当时我挺高兴的。

自制的网套使用起来很方便
后来跟院里的前辈聊起这件事,才知道这个办法不是新发明,老一辈医护工作者早就用过了。在医疗物资紧缺、瓶装药品使用很多的时候,常出现网套配备不足的情况,那时都是靠前辈们自制网套来解决问题的。
可能很多基层医护人员学历、职称并不很高,但她们热爱护理事业,时刻为了工作在思考、在努力,同样用很多智慧的方式解决了临床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大家再不断地把这些方法总结,持续提高我们国家的护理治疗水平。
这么多难关我们都挺过来了,让我更相信通过大家的智慧,一定可以取得这次疫情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抗疫日记|在氨基酸瓶子上缠绕胶布,一个自制网套就诞生了
脂肪乳注射液,不是补品,切莫在诊所使用
#学问分享官# [灵光一闪]脂肪乳是肠外营养制剂,经静脉输注补充热量,多数是在不能进行肠内营养摄入时方才使用的药品,而在某些诊所却把它当成“补品”,如氨基酸、白蛋白一样进行输液,着实危害不小!当然氨基酸、白蛋白也不能随便输液,同样有危害!
[***]脂肪乳剂注射液可用于什么病人呢?
[胡瓜]本品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临床适用于需要高热量的患者,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病人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无禁忌症的患者。脂肪乳剂注射液中大约60%的脂肪酸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既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又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还可通过合成磷酸而维护生物膜的完整功能。参与皮肤的正常代谢,如缺乏可引起皮炎、伤口愈合不良等症状。脂肪可释放的能量高于糖类、蛋白质1倍多。
[玫瑰]其应用适应症为:对能量需求较高的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外伤急救、外科三、四类手术前后及长期禁食病人,应尽早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改善氨平衡的病人。
[蜡烛]所以,本品多数只适用于危重及能量需求较高的消耗性病人!不适合门诊病人,更不能把它当作“补品”去给无病的人输液!
#长江健康计划# [不看]临床应用的脂肪乳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为长链脂肪乳(LCT),为大豆油制剂,自1960年开始应用,目前仍认为有很强的功效。然而,在成功使用长链脂肪乳多年后,多数专家认为长链脂肪乳中的某些成分在创伤、感染等高代谢状态时易导致粒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受损、脂质过氧化增加,进而加重机体损害;还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侵蚀,引发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第二代脂肪乳剂为中-长链脂肪乳,自19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由中链三酰甘油(MCT)和LCT按1:1物理混合而成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剂、橄榄油脂肪乳剂(80%橄榄油+20%大豆油)等等。

第三代为含鱼油的脂肪乳剂,其组成为20%大豆油、30%长链脂肪乳、25%橄榄油及15%鱼油。其特点为维持细胞膜正常的稳定性及流动性,维持正常免疫受体的表达和功能,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免疫调节作用,抗血栓抗血凝,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不影响血糖、血脂和肝功能。
[给你小心心]切记:对于能量需求较高的消耗性疾病,只有热氮等营养素同时输入,方能发挥最佳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也就是说,仅仅靠脂肪乳是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需用三腔管同时输入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这就要求大多数病人有中心静脉导管。这在普通诊所是不可能具备的。
[给你小心心]单瓶输注脂肪乳弊端颇多,至少在外周小静脉是不适合使用的,静脉炎发生机会大大增加。
[跪了]脂肪乳的不良反应有:体温升高有变态反应;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肺动脉脂肪栓塞;黄疸;诱发急性心梗等等。
[炸弹]脂肪乳的禁忌症有: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酮症酸中毒;肝衰竭;休克、败血症;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高龄老人等。
[白眼]但脂肪乳也有很多临床新用途,例如用于某些脂溶性药物的解毒,也试用于某些心脏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也是适用于综合医院的。
[微风]总之,脂肪乳多数情况下用于外科大手术后,尤其是ICU的病人,诊所可千万别拿来当“补品”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6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