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氨基酸溢出原因
今天几个人去爬山收获了一些山竹笋,回来加工煮熟后做了一道凉菜。这种天然的食材吃得比较放心,口感清脆爽口,即清热解暑又开胃下饭。
竹笋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既有高纤维又是低脂肪,还有清热化痰的效果,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食材。
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了,人们已经很少靠上山砍柴、割草来烧火做饭,家里煮饭用的都是煤气和天然气,山上去得也越来越少,树木也是越来越茂密,各种野果、奇花异草琳琅满目,随便爬一次山就像探访原始森林似的,特别是对于久居城市里的人来说,即新鲜又刺激。
竹笋吃的就是新鲜、鲜嫩,越新鲜就越嫩也越好,剥去干枯外皮,里面颜色微黄,肉质较软,切口又发白为新鲜较嫩的优质竹笋;如果是老的竹笋,用手指掐就会较硬,也就不要食用了。
如果一次吃不完,可加盐煮熟后包装起来放入冰箱冷藏两天再食用,不可直接放在温暖的阳光处,会变老变质。
新鲜竹笋发涩
竹笋富含氨基酸,一直是餐桌上的“宠儿”。但在鲜竹笋当中,含有一些不利于消化吸收的成分,比如草酸、植酸和单宁。
烹调过鲜竹笋的人都知道,没有经过处理的鲜竹笋虽然有鲜味,但也有浓浓的涩味。如果直接切丝烹调,会很不好吃。需要先在水里泡下,再煮沸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把煮笋的水倒掉,才能把它的大部分涩味去掉。
这个涩味很大程度上是草酸带来的。草酸可以和舌头表面黏膜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聚而产生涩味。涩味越重,则草酸含量越高。
草酸不仅伤害人体消化道,也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对植物来说,草酸可以帮助竹笋抵抗病菌和昆虫的伤害,这就让嫩竹笋有更多的机会长成高大的竹子。
除了草酸之外,竹笋中还含有酪氨酸,和草酸、植酸、单宁等物质一起,造成了竹笋的苦涩。
单宁这个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它属于多酚类物质,柿子和茶叶的涩味就主要来自于单宁。植酸也经常被人们提起,它是杂粮、豆类当中妨碍微量元素吸收的主要物质,“吃杂粮引起营养缺乏”主要是说在素食状况下,过多的植酸会影响到铁和锌的吸收率。它们都会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响消化吸收的效率。
那么,怎样吃竹笋才能减轻它对消化道的不良影响?其实民间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吃笋的时候,要先泡再煮,能去掉大部分草酸和植酸,降低单宁含量,也能灭活其中大部分蛋白酶抑制剂。
在食品加工当中,通常要对竹笋进行水煮处理,同时还要加入柠檬酸和少量食盐,以便促进苦涩味的草酸、植酸等物质溶出。
所以,如果您买的是超市里出售的袋装水煮笋,基本上不必担心不易消化的问题,可以放心享用。
(摘自《大河健康报》)
竹笋有涩味 烹饪时应泡后再煮,新鲜竹笋发涩
春天不吃笋 人都站不稳
前几天,川西坝子夜雨菲菲,润物细无声,雨后春笋也破土而出,靓丽上市。俗话说,春来不吃笋,人都站不稳。金衣白玉般的春笋肉丰实、质脆嫩、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竹笋富含氨基酸,故其味鲜美无比。自古便有“味美莫如笋”,“尝鲜无不道竹笋”之说。古往今来,竹笋既被当作“野味”,又被视为“山珍”,成为中华菜肴中不可缺和少的主要食料之一,享有“无笋不成席”的美誉。
竹笋,冬季藏于土中的称为“冬笋”,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笋”,夏秋生长的为夏笋、秋笋。四川因竹子品种多,竹笋也自然丰富。除四季之笋,还分有苦笋、斑竹笋、慈竹笋、方竹笋、罗汉笋、白夹竹笋等。尤为是春笋、冬笋自古就被视为“山八珍”。而春笋就是皇宫贵族,文人商贾口中的佳肴。李商隐笔下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据说唐太宗就很喜欢吃竹笋,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乐品“笋宴”,并以春笋来象征国事昌盛,比喻大唐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
春笋的食法也很多,向来有“荤素百搭”,“素宜白水,荤用肥猪”之说。笋以鲜为贵,尤其是春笋,刚挖出的春笋只可以用湿布擦去泥巴,不可剥壳,不可用刀,不可以水洗,以保持笋之真气原味,多以清水煮、蒸、烧、烘至熟,再剥壳食之。
鲜为人知的是,即使是一支大的竹笋,因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而各具特色。如嫩尖可用来炒食、凉拌,笋尖炒鸡蛋或作肉丸和作馅料的配料;中间部分笋节紧密,颜色偏嫩黄,则口感脆,适合切片或切丝,炒肉丝、炒腊肉,或作为菜肴的配料,可切成笋片、笋条、笋块,炒、烧、焖、烩,或作为荤料配料。像笋子熬肉、春笋碎滑肉、干贝烩春笋、豆瓣拌春笋、春笋拌鸡杂、笋子烧鸡、笋子烧牛肉,此外,春笋还可以用来包包子,饺子,烧麦等面食小吃。
春笋含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味道清淡鲜嫩,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但春笋食用不宜过量,食用春笋时,应将它烧熟煮透,或用开水烫5分钟到10分钟,然后再配其他食物炒食。这样其味道更鲜美。但患有胃溃疡、哮喘、脾胃虚弱者慎吃,老人小孩要少吃或不吃为宜。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川菜文化学者 《百年川菜传奇》《路边 的川菜史》
《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图文原创 江湖饕客·向东 2021.03.17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