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氨基酸是保守的氨基酸
科技话题:新型肺炎、体外细胞实验、蝙蝠、肿瘤细胞、喝酒脸红、“反太阳能电池板”
1
新型肺炎16个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成效初显
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主题聚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同时科研攻关方面也传来好消息。
“我们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3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重点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进行部署。”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说,前期科研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比如,在病原学研究方面,实现短时间内快速地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最快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
——《科技日报》
2
李兰娟团队推荐药物完成体外细胞实验
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同时,李兰娟表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
——科学网
3
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或来源于蝙蝠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针对引起武汉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鉴定研究工作,2月3日以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相关研究团队从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受体利用等方面揭示了该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疫情控制和药物研发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团队从早期的5位患者样本中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来自5位患者的病毒序列相似性达到99.9%,与SARS-CoV的序列一致性为79.5%。通过对病毒保守蛋白氨基酸分析发现2019-nCoV与SARS-CoV均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elated coronavirus,SARSr-CoV)。作者进一步将2019-nCoV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源于蝙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简称TG13)的基因相似,后对该蝙蝠样本进行测序,获得了蝙蝠病毒TG13的全基因组序列,发现两种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
——中国新闻网
4
让肿瘤细胞发光 新型水凝胶可追踪癌细胞位置
近日,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新型长余辉水凝胶。这种新型水凝胶进入活体后,能够长时间标记在肿瘤细胞上发出近红外光,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可用于追踪癌细胞的转移途径,有望成为癌症治疗利器。相关成果现已发表于纳米科技领域权威期刊《纳米快报》。
恶性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和血管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的过程。转移瘤一般尺寸微小、形态多样,随机分布在不同器官,导致癌症难以治愈。因此,发展监测肿瘤转移过程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
5
一喝酒就脸红,并不是酒量小那么简单

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是假日里少不了的节目。作为感情载体的酒,既是有些人眼中的玉露琼浆,可千杯不醉,但也成了另外一些人眼中的洪水猛兽,一喝酒就脸红,乃至沾酒就倒。为什么人与人有那么大的差别?为什么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
近日,专注于饮酒脸红基因——“乙醛脱氢酶2”(ALDH2)研究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从基因的角度对饮酒脸红的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人体把酒精代谢掉要分两步走,即“变身”和“解毒”,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好,代谢能力减弱,乙醛就会在体内堆积,出现酒后脸红的现象。
——《科技日报》
6
外媒:科学家发明“反太阳能电池板” 可在黑暗中发电

据外媒BGR报道称,《ACS Photonic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显示,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解释了其如何构建所谓的“反太阳能电池板”。
这种新型的“太阳能”技术有效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反,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捕获阳光并将其转换为可用于多种目的的能量来工作,新型“太阳能”技术则捕获从地球传播到太空的能量。
——环球网
(源自:今日科协)
科技话题:新型肺炎、体外细胞实验、蝙蝠、肿瘤细胞、喝酒脸红、“反太阳能电池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