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肥料的控制,真是没少让我折腾。刚开始那会儿,我也是个二愣子,看别人咋弄我就咋弄,或者干脆就凭感觉来。
最早瞎搞的阶段
那时候种点东西,不管是菜还是别的,就想着多上点肥,肯定长得快、长得买回来化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觉得撒得多,劲儿就大。特别是那尿素,撒完怕它不吸收,立马就提着水管子去浇水,现在想想真是傻,那不都冲跑嘛还有那碳铵,有时候图省事,直接就撒在土面上,尤其天热的时候,那味儿大的,熏得人够呛,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得埋土里,不然大部分都挥发跑,白瞎。
还有一阵子,看人家说氮肥长叶子,我就一个劲儿地用含氮多的,结果?那叶子是长得挺茂盛,绿油油的,可就是结果少,或者长出来的东西不瓷实,歪瓜裂枣的。根本没考虑啥磷钾的,就是瞎抓一种猛用。地也越来越不行,感觉有点板结,不像以前那么松快。
开始琢磨咋回事
看着自家的东西长得不咋地,地也感觉越来越“瘦”,我就开始琢磨。不能老这么瞎搞,肥料钱没少花,效果却不有时候甚至起反作用。我就开始留意那些种地老手是怎么干的,也偶尔翻翻那种简单的农技小册子,不是啥高深玩意儿,就是些大白话的介绍。
慢慢地我才明白,这施肥是个细致活儿,不是光使劲就行的。得看时候,看品种,还得看地。
- 看时候:啥时候打底肥,啥时候追肥,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些肥效慢的,就得早点用,做基肥埋下去;有些见效快的,就在作物需要营养的关键时候追施。
- 看品种:不同的作物对营养的需求不一样,不能所有东西都用一种肥、一个量。
- 看地:自家地是啥土质,肥力怎么样,心里得大概有数。虽然咱不一定去专业检测,但种几年,地是肥是瘦,还是能感觉出来的。
现在的做法
现在我弄肥料,就稳当多。是不再猛撒单一的化肥,开始注意氮磷钾搭配,有时候也买点那种复合肥,虽然贵点,但省心,营养也均衡些。用量上我也收敛多,宁可少点,不够再补,也不一次性给太多,搞得“烧苗”或者徒长。
具体操作上,我也有些经验:
第一,基肥要足。种东西前,先把肥料(主要是些有机肥或者慢效的复合肥)和土混匀,让它有个底子。
第二,追肥要巧。看苗施肥,苗缺啥,就补充点少量多次。像尿素这种,用完后我肯定不会马上浇水,等个一两天再说。碳铵现在基本都埋施,不让它直接露天。
第三,注意观察。经常去地里看看,观察作物的长势、叶子颜色啥的,判断是不是缺肥,或者是不是某种肥用多。这比光看说明书管用。
说白,就是得多看、多想、动手试。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现在虽然不敢说多专业,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瞎折腾,种出来的东西也像样多。这肥料控制,就是个经验活儿,得自己亲手干过才知道里面的门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