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搞肥料,真是把我折腾得够呛,弄出来的东西,我自己心里都偷偷叫它“垃圾车肥料”,为因为那场面,那味道,那感觉,真的有点像在处理一大车刚收回来的……不那么香的东西。
起因是这样的
这不是寻思着地里得多上点肥嘛买的肥虽然省事,但总觉得不够劲儿,而且花钱也多。自己琢磨着,咱有的是力气和时间,干脆自己堆一大堆农家肥。正附近老王家那养牛场,积不少牛粪,平时他们也是头疼怎么处理,我去一说,人家巴不得我拉走。
好家伙,那量可真不小! 我开着我的小拖拉机,来来回回拉好几趟,堆在那儿,黑乎乎的一大片,远远看着就跟个小垃圾山似的。光是牛粪还不行,我还得掺点别的。
动手动脚的苦差事
接下来就是体力活。我把攒一段时间的厨余垃圾,什么菜叶子、果皮,还有院子里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全都弄到一起。
这里头有个讲究,听老辈人说的,也看一些土方法,就是这些东西最好都弄碎点。越碎,它们烂得越快,肥效出来也快。
- 厨余垃圾?剁剁剁!
- 干草树叶?用铡刀铡!或者直接用手撕,反正得弄小块。
- 牛粪?那玩意儿本来就碎,但也得摊开晾晾,不能是大块湿坨坨的。
这活儿是真累人,尤其是剁那些厨余,黏糊糊的,气味也复杂。弄完之后,手上、衣服上,那味道……啧啧,洗好几遍都感觉还在。
堆肥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材料准备差不多,就开始堆。不能瞎堆,得一层一层来。一层牛粪,铺一层切碎的菜叶杂草,再撒点土。这样一层一层摞上去,像做千层饼似的。关键是不能压得太实,得让里头能透点气,这样里面的小东西(微生物啥的,咱也不懂专业词)才能好好干活,把这些玩意儿变成好肥料。
堆起来之后,好大一堆!我还在上面盖点草席子,防止下大雨给冲散,也稍微保温保湿。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还有翻堆。
这个翻堆,绝对是重头戏。隔个十天半个月的,就得拿个大叉子,把这堆东西从里到外翻一遍。我的天,那味道! 尤其刚开始那几次,一叉子下去,热气带着一股浓烈的氨味混杂着腐烂的气味直冲脑门,熏得人眼泪都快出来。感觉自己就像在掏一个巨大的、正在发酵的“垃圾堆”。怪不得我叫它“垃圾车肥料”,这过程太有画面感。
就这么翻几次,看着那堆东西颜色慢慢变深,从黑乎乎变成深褐色,体积也小不少,味道也从刺鼻变成一种泥土的腥味,心里才踏实点。
终于能用
大概搞小半年,具体多久记不清,反正等到那堆东西变得松散、颜色均匀、闻起来就是土味儿的时候,我知道,这“垃圾车肥料”算是成。
用筛子筛一遍,粗的继续回去堆着,细的就装袋备用。别看过程艰辛,但这肥是真的好用,往地里一掺,土立马就松快,种出来的菜,那长势,杠杠的!
虽然每次搞这个都累得腰酸背痛,还弄得一身味儿,但看到地里庄稼长得就觉得这折腾,值!就是下次,可能得考虑少弄点,或者改进下方法,不然真有点吃不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