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捣鼓的有机肥料的事儿,之前我对这玩意儿一窍不通,就知道农家肥但好在哪儿,怎么算完全没概念。最近家里老人开始自己种菜,我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做点有机肥,也算是支持一下。
我就是瞎搞。把家里的烂菜叶子、果皮啥的,一股脑儿全扔到一个大桶里,然后加点土,浇点水,就完事儿。结果没过几天,那味儿,简直!熏得我都不敢靠近。而且放好几个星期,也没啥变化,感觉就是一堆垃圾沤在那里。
后来我就觉得,这样不行,得学点知识才行。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查资料,看不少关于有机肥制作的文章和视频。这才知道,原来有机肥也是有指标的,不是随便堆在一起就行。
我解到有机质含量是个关键指标。简单来说,就是肥料里有多少有机物。有机质越高,肥力就越足,对改良土壤也越一般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行。我就开始注意收集一些富含有机质的东西,比如落叶、秸秆、厨余垃圾等等。
然后就是总养分含量,也就是氮、磷、钾这些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虽然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一般不如化肥高,但它胜在持久,而且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我就开始琢磨,怎么能提高我做的有机肥里的氮磷钾含量。后来我发现,加一些豆饼、骨粉之类的东西,效果会好很多。
水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有机肥的水分含量太高,容易腐烂发臭;太低,又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我就开始注意控制水分,尽量保持湿润,但又不能太湿。
还有pH值,也就是酸碱度。不同的植物对pH值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有机肥的pH值也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我就买个pH试纸,时不时地测一下,看看是不是需要调整。
除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比如重金属含量、病原菌数量等等。这些指标主要是为保证有机肥的安全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我就尽量选择一些干净的原料,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材料。
解这些指标后,我就开始重新调整我的制作方法。我把收集来的有机物料进行分类处理,比如把菜叶子切碎,把秸秆打碎,这样可以加快分解速度。然后,我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各种物料混合在一起,加入一些豆饼和骨粉,再加一些水,搅拌均匀。
我就把混合好的物料放到一个密封的容器里,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开始发酵。期间,我会定期翻动一下,让它充分发酵。
经过几个月的发酵,我的有机肥终于做好。我把它用到我的菜园里,种出来的菜确实比以前好吃多。
虽然我做的有机肥可能达不到专业的标准,但至少我知道有机肥的一些基本指标,也学会如何制作有机肥。更重要的是,我体验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也为环保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