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过柱子
并且它也真的好吃。清香可口,爽脆滑嫩,味道美极了。
关键是人家营养好啊。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与维生素。
如果你不认识,不怪你,因为它确实很稀有,一般人不认识很正常。
它大名赤松茸,又叫皱环盖菇和酒红球盖菇。怎么样,名很形象吧。这是一种隐居深山密林中的山珍级野生菌。
现在经过人工培育,人工栽植的几乎和野生菌估的营养口感完全一样,甚至有优于野生菌的指数。
别看啦,没发链接,这不是卖货,只是为你涨知识而已。这么好的山珍美味,谁舍得卖呀!
「养殖天地」王艳明博士:为什么低蛋白日粮目前在奶牛上需谨慎
<
「养殖天地」王艳明博士:为什么低蛋白日粮目前在奶牛上需谨慎
据安徽气象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未来一周我县伴随雨雪天气。25日后我县气温逐渐下降,降雪逐渐趋于明显,有中等雨夹雪或中雪,甚至大雪到暴雪,最低气温低至-9℃。大棚草莓切实加强低温防冻等各项措施落实,防范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具体关键措施与注意事项如下:
1、加强棚内温度管理,确保安全越冬。
(1)及时修复棚体,果断加盖二、三层膜、覆盖物和采用辅助加热,减少草莓冻害。棚室支架受损、棚膜出现破损的要及时修复,增加保温性。温度低于0℃时,需加第二层膜;温度低于-5℃时,需加盖第三层膜;温度低于-8℃时,除三层膜覆盖外,还需采用液体酒精、暖风机和电等辅助加热措施。采用液体酒精加热措施,每晚燃烧酒精每亩不小于10公斤,保持燃烧时间不少于7小时。采用电加热措施,需关注电压变化,最好自备发电机,防止电压不足。上述措施同时防止发生火灾和气害。采用酒精加热的夜间禁止加料,第二天开棚2个小时后方可进棚,避免产生一氧化碳中毒。另外也可在内棚上覆盖草帘、保温棉被等覆盖物,保证低温期夜间草莓不受冻害。严禁通过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加热。
(2)注意棚内通风管理,增加棚内光照。低温阶段要适当晚揭早盖,同时可在大棚两端设1米高的挡风摸,设置防寒裙,即在大棚四周围膜内挂一层1米高的普通的膜,避免两边直接通风,损伤花果。白天一定要揭第二层棚膜,提高棚温,同时也可增加散射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发生,不揭二层膜气温反而下降。晴天中午加强通风,不仅提高棚内CO2浓度,防气害,还可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定期清除大棚的灰尘以增加透光性能,有条件可适当人工补光。
(3)清沟防渍害,设防寒沟。棚间棚头的排水沟要及时清理,确保畅通,沟深30厘米以上,由于本地土壤的水分横向渗透能力强,雨雪天气若棚外积水,则棚内容易发生渍害。设防寒沟,在棚体北侧或外围1米左右挖宽30cm、深40-50cm 的沟,沟内填入稻壳、锯末、树叶、稻草、麦秸等保温材料或人畜粪酿热增温,经踩实后表面盖土封闭沟表面,可提高棚温0.5-1℃。
2、在雨雪和大风天气,注意固定棚体。
特别是在大雪天,承压差的钢架大棚,大棚两边可增加拉杆或棚内增加立柱,同时要及时清扫棚面积雪,减少棚体压力,防雪压垮或大风毁棚。
3、 根据棚室土壤湿度,加强水肥管理。
适时适量补水、增加土壤湿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草莓冻害,但不宜补水过多,浇水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阴雨天禁止浇水,以免因棚内湿度大而引起病害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和第一采收高峰期各追肥一次,选用品种以高钾水溶肥为主,施用量每亩5公斤左右,同时适当增施腐殖酸或海藻酸或微生物菌肥,也可叶面直接补施KH2PO4或氨基酸加钙硼肥等肥料,增加抗性和产量。采用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施肥要坚持少量多次,切忌一次施肥量过大。
4、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害。
冬季棚室草莓主要防控灰霉病和蚜虫。灰霉病主要以降低棚内湿度为主,棚内湿度控制在60%以下。灰霉病注意在连阴雨天气来临前,要注意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不要等到病害大发生再来防治。防治要按照绿色草莓生产技术标准科学防治。灰霉病可用腐霉利、异菌脲、咯菌腈、嘧霉胺、菌丝奇、健达、凯泽和哈茨木霉菌等药剂防治。蚜虫防控可采用悬挂诱虫黄板、释放瓢虫等措施预防。蚜虫出现明显危害才开展药剂防控。可选用药剂有噻虫嗪、吡蚜酮、氟啶虫腈、乙基多杀菌素和啶虫脒等。冬季草莓一般白粉病、螨类和蓟马发生较轻,无需专门防治,但要密切关注,在危害初期及时喷药防控。每次打药时要移出蜜箱,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喷药次数不得超过推荐的最多使用次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