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天扫落叶的时候,看着院子里一层又一层的落叶,以前嘛都是扫干净装袋子里扔掉,觉得挺可惜的。后来听人说这玩意儿能变成好肥料,寻思着自己也试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能省点买肥料的钱。
动手收集落叶
说干就干。我找出好久没用的大耙子,还有几个空的米袋子。花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把院子角角落落的落叶都给搂到一块儿。主要是些梧桐树和一些杂七杂八树的叶子,有厚有薄,有大有小。装好几大袋,看着挺有成就感的。
处理和堆放
接下来就是怎么让这些叶子烂掉变成肥。我看网上说,直接堆起来就行,但是最好弄碎点儿,烂得快。我没那工具,就想个土办法,把叶子倒在一个大塑料桶里,拿着铁锹大概地戳戳,剁剁,也没弄得多碎,就是意思意思。
然后,我在院子角落找个不碍事的地方,先在地上铺一层稍微粗点的树枝,算是透气用的。接着就把处理过的叶子一层层铺上去。关键的一步来,不能光放叶子,太干不容易烂。我就一层叶子,撒点水,再加点平时剪下来的草屑、厨房里的一些菜叶果皮(没油没盐的那种哈),这样一层一层堆上去。大概堆个半米多高的小土堆。
- 先铺一层粗树枝垫底。
- 然后铺一层碎叶子。
- 撒点水,保持湿润。
- 掺杂点绿色的东西,比如草屑、菜叶(据说这样碳氮比例烂得快)。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材料用完。
我在上面盖块旧的塑料布,边上用石头压着,防止风吹跑,也能保保湿。
漫长的等待和观察
这事儿急不来,接下来就是等。我大概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会去看看。掀开塑料布,用个棍子或者小铲子扒拉几下。
刚开始没什么变化,就是叶子看着湿乎乎的。过一个多月,感觉中间有点热乎气儿,而且颜色开始变深,体积也明显缩小。这时候得注意翻动,我大概一个月左右会用铁锹整个给它翻一遍,把下面的翻到上面,外面的翻到里面,让它烂得均匀点。如果感觉太干,就再浇点水。
这个过程持续差不多小半年,从秋天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快结束的时候。
收获“黑金”
到第二年五六月份,我再去扒拉那个堆儿,发现大部分叶子都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变成深褐色、黑乎乎的、松散的、闻起来有股泥土清香的东西,有点像外面卖的营养土。这就说明差不多成功。
我用个筛网(就是厨房里筛面粉那种大孔的)过滤一下,把里面还没烂好的粗树枝、大块叶子筛出来,这些可以扔回堆肥堆里继续烂。筛下来的细土,就是我自制的落叶肥!
用自家肥养花种菜
筛出来的这些“黑金”,我直接掺和到花盆土里,给月季、绣球什么的换盆时用。也挖些埋到菜地里,准备种点小番茄、小辣椒。感觉用自己做的肥料,种出来的东西都特别有感情,而且土质确实看着松软不少。
过程不复杂,就是要有点耐心。看着一堆“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心里还是挺得劲儿的。以后每年秋天的落叶,我都不扔,都攒起来堆肥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