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自家小菜園裡那些菜是怎麼餵“胖”的,也就是施肥這點事兒。種這麼多年菜,也算是積攢點土經驗,不敢說多專業,但肯定實在,都是自己一步步試出來的。
一開始,先把地伺候好
我這人種菜,信奉一個道理:地菜才能長得每次種菜之前,我頭一件事就是搗鼓土壤。光鬆土肯定不夠,得加料。
我最常用的就是自己漚的肥。平時廚房裡的菜葉果皮、院子裡的落葉枯草,我都攢起來,找個角落堆著,讓它慢慢爛。這玩意兒雖然看起來不起眼,聞起來也可能有點“特殊”,但用到底土裡,效果是真不錯。能讓土變得鬆鬆軟軟的,還很有營養。
要是自己漚的肥不夠用,或者冬天沒東西漚肥,我也會去買點現成的。一般就買那種袋裝的、發酵好的羊糞、雞糞啥的。關鍵是要買“發酵好”或者“腐熟”的,這點很重要!新鮮的糞肥下去,勁兒太大,容易把菜苗的根燒壞,那就得不償失。把這些底肥撒在地裡,然後用鋤頭或者耙子,跟表層的土好好摻和勻,這才算打好基礎。
菜苗小時候,得溫柔點
等種子發芽,或者把買來的小苗移栽到地裡後,這時候它們還很嬌嫩,就像小娃娃一樣。根系還不發達,吸收能力也弱。這個階段,我一般不急著上大肥。
之前打底肥時加的那些料,夠它們 शुरुआती 長一陣子。如果看著苗有點蔫兒,葉子發黃,長得慢吞吞的,我可能會稍微“喂”一點點。用啥?一般是弄點肥水,比如買的那種液體肥,按照說明使勁兌水,一定要稀釋得比說明書上建議的還要淡!或者用我漚肥堆裡滲出來的那些“肥汁”,也是兌好多好多水再澆。少量多次,主要是想幫它們快點紮根,把根系養壯實。
長個子、開花結果,需求不一樣
等菜苗緩過來,開始噌噌長,施肥就得看是啥菜。
- 吃葉子的菜(比如青菜、白菜、生菜這些):它們的目標就是長葉子,葉子越大越茂盛越這類菜對氮肥需求比較多,氮肥能促進葉片生長。我會隔段時間給它們追施一些氮素相對高一點的肥料。可以是稀釋的糞肥水,也可以是買的複合肥,但主要看氮含量。當然,也不能光施氮肥,不然葉子傻長,不結實,口感也不還是要均衡。
- 吃果的菜(比如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這類菜就比較複雜。前期長秧子、長葉子,也需要氮肥。但是,一旦開始開花、坐果,就不能光給氮肥。氮肥太多,會光長葉子不結果,或者結果少、落果多。這時候就得轉向磷肥和鉀肥。磷肥能促進開花、結果和根系發育,鉀肥能讓果實長得大、口感我一般會用點草木灰(鉀肥好來源,但不能用多,容易讓土變鹼),或者買專門的果蔬肥、複合肥,注意看說明,選磷鉀含量高一些的。
施肥的時候,我還有幾個小習慣:
- 能用水化的肥,盡量化開再澆。這樣吸收快,也均勻,不容易燒根。
- 施完肥,我一般會再澆點清水。“薄肥勤施”是我的原則,一次少給點,多給幾次,比一次下猛料要安全得多。
- 看天施肥。太熱、太陽太毒的時候不施,下大雨前不施。一般選在傍晚或者陰天進行。
最重要的:多觀察,靠經驗
說這麼多,其實最管用的還是多觀察你的菜。它們長得好不葉子顏色正不正,都能反映出需不需要施肥,缺哪種肥。比如葉子發黃,可能是缺氮;長得慢,可能是整體營養不夠;光開花不結果,可能磷鉀肥得跟上。
每年種菜,土壤情況、天氣都不一樣,菜的表現也會有差別。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子,都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慢慢地,你就知道自家那塊地、那些菜的“脾氣”。
總之,給菜施肥這事,就是先養好土,再看苗下菜,注意不同階段的需求,勤觀察,別貪多。經驗都是這麼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大家多試試就知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