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植物和肥料这点事儿。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我自己瞎琢磨、动手实践的一些记录。
刚开始养花种菜那会儿,我也就是浇浇水,觉得土里有营养,植物自己就能长。结果,养着养着,发现有些花、菜,长得蔫唧的,叶子发黄,开花也少,跟图片上那种精神头差远。后来听老一辈人念叨,说什么“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才琢磨过来,敢情光喝水不行,还得“吃饭”。
摸索着开始
知道要施肥,我就跑去市场买。好家伙,那肥料种类叫一个多,粉的、水的、颗粒的,还有写着氮肥、磷肥、钾肥的,看得我头都大。随便买几种回来,也不知道咋用。一开始真是瞎搞,试过直接把那复合肥颗粒撒在根旁边,结果没两天,叶子边缘就焦,明显是烧苗。也试过把液肥兑水,但没掌握好量,不是太浓就是太稀,效果时好时坏。
自己动手试试
后来我就觉得,不能老这么瞎试,得弄明白点儿。我开始琢磨:
- 观察植物缺 我就盯着看,叶子黄是咋回事?光长叶子不开花又是咋回事?上网查,问问老花农,大概知道,长叶子可能要多点氮,开花结果可能要多点磷和钾。虽然具体成分咱也搞不清,但心里大概有个方向。
- 少用点,勤快点: 这是我吃亏后学乖。不管啥肥,我都不敢按说明书的最大量来,宁可少点。比如液肥,说明书说一盖子兑一桶水,我可能就用大半盖子,甚至半盖子。然后隔段时间,比如十天半个月,看植物状态再给一次。薄肥勤施,这话是真有用。
- 换着花样来: 我不再死守一种肥。有时候用点复合肥,有时候用点自己沤的淘米水、豆渣水(得发酵透,不然烧根还臭)。我还弄个小桶,把不带油盐的厨余垃圾、烂菜叶、果皮啥的扔进去,盖上土,让它自己慢慢沤,沤好就当底肥掺土里用。虽然慢,味道也有点那个但感觉用自己做的肥,心里踏实。
- 看时候施肥: 植物疯长的时候,比如春天、夏天,我就多给点。天冷,植物不怎么长,我就停,不施肥,让它好好休息。刚换盆或者刚买回来的植物,我也不会马上施肥,等它缓过劲儿来再说。
过程中的记录
我拿个小本子,简单记一下。比如几月几号,给哪几盆用什么肥,用多少量。过段时间看看效果,好的方法就继续,不好的就调整。这过程挺有意思的,就像做实验一样。比如我那盆月季,以前老是黄叶,开花也小。后来我注意春秋两季给它用点磷钾含量高点的肥,夏天生长季用点均衡的复合肥,冬天就让它歇着。慢慢地,叶子绿,花也开得像那么回事。
还有种番茄,一开始光长个子,叶子老大,就是结果少。后来我调整下,在开花结果期,减少氮肥的比例,多加点磷钾肥,比如草木灰水(少量用,碱性大),或者买那种专门的果蔬肥。你别说,后面挂的果子确实多不少。
想说的
肥料这东西,确实对植物挺重要的,用好能让它们长得更壮实、更好看。但也不是越多越得看植物需要,看季节,还得控制好量。关键还是要多观察,多琢磨。我这也就是自己瞎折腾的一点经验,说不上多专业,但确实是我一步步试出来的。现在看着自己养的花草一天天精神起来,心里头那叫一个美滋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