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捣鼓蔬菜有机肥这点事儿。种菜嘛都说有机肥土话讲就是农家肥,确实比外面买的那些化肥让人放心。我,也是瞎琢磨,加上自己动手试出来的经验。
为啥要自己搞?
一开始种菜,图省事也买过几袋子那种包装好的肥。有的,效果吹得天花乱坠,用下去也就那样。有的,便宜是便宜,可总感觉不踏实,谁知道里面掺后来琢磨着,咱自家吃的菜,还是得用点自己清楚的东西。加上家里厨房天天出那么多菜叶子、果皮啥的,扔也可惜,不如利用起来。
我的瞎捣鼓过程
说干就干。我找个大塑料桶,就是那种带盖子的,底下戳几个洞,透气漏水用。
第一步:收集料
这步最简单,平时做饭剩下的菜帮子、烂菜叶、水果皮(太酸的像柠檬皮我放得少)、鸡蛋壳(捏碎放进去),还有院子里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都往桶里扔。注意,肉、油、剩饭剩菜这些我都不放,听说容易发臭招虫,还不好腐熟。
第二步:一层一层码
不是一股脑全倒进去。我一般是铺一层厨余垃圾,再铺一层土或者落叶干草。这样一层湿一层干搭配着来,据说能好一点,不容易沤成一坨。有时候看桶里太干,就稍微洒点水,保持湿乎乎的状态就行,别搞得水汪汪的。
第三步:耐心等着它“熟”
盖上盖子,但不是完全密封,留点缝透气。然后就是等。这个过程有点慢,尤其冬天。隔三差五地,我会用个棍子或者小铲子把它翻腾几下,让它上下透透气,腐熟得均匀点。刚开始有点酸味,后来慢慢就变成泥土味。要是臭得不行,估计就是湿或者混不该放的东西,得调整。
- 大概几个月,看天气和放的东西。
- 等到里面的东西都变得黑乎乎、碎碎的,闻起来是土腥味,基本就算好。
用起来的体会
等肥料“熟”透,我才敢用。没腐熟的玩意儿直接埋土里,容易“烧根”,把菜苗给害死,这亏我吃过。
用的时候,我也不敢一下子给太多。一般是这么干:
- 做底肥:翻地的时候,把这自制肥掺到土里,量不用太大,跟土混匀就行。种菜前这么来一次,感觉土能松快点儿。
- 追肥:菜长起来,需要加营养,就在离根远一点的地方刨个小坑,埋进去一点,再盖上土。特别是结果子的菜,像番茄、辣椒,后期补点肥,感觉果子能多结点。
得注意的几点,都是我踩过的坑:
千万别过量! 以前总觉得自家做的肥,没啥劲儿,使劲加。结果有一次种小白菜,肥给多,苗是长得快,但叶子发黄,看着就不健康,后来才知道是“肥害”。这玩意儿劲儿不小,尤其是靠近根部用,一定得少点。
一定得腐熟透! 没熟透的肥,不仅烧苗,还容易带病菌虫卵,到时候菜没种还惹一堆麻烦事。
不同的菜,好像对肥的需求也不太一样。叶子菜前期用点,长得快。瓜果类的,开花结果时多补补。这都是慢慢观察摸索出来的。
效果咋样?
用自家的有机肥,感觉土是比以前好点,没那么容易板结。种出来的菜嘛吃着反正自己心里踏实。要说产量比用化肥高多少,那倒不一定,毕竟咱这是粗放管理。但菜的味道,感觉是浓点,吃着有“菜味儿”。
自己动手做有机肥,不难,就是费点功夫和时间。但看着那些厨余垃圾变成养活蔬菜的宝贝,挺有成就感的。而且对土对自己吃的菜也我觉得值。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