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着家里的那几块地,感觉土有点发酸,种点啥都不太得劲。以前听老辈人说过,海边那玩意儿,牡蛎壳烧成的灰,掺土里特别能中和酸性,还补钙。正好我这离海边也不算远,平时吃海鲜也攒些牡蛎壳,就想着自己动手弄点这传说中的“蛎灰肥料”,亲手试一把。
第一步:攒家伙事儿和洗刷刷
这事儿第一步就是得有原料。我攒大概小半桶的牡蛎壳,都是平时吃完随手冲冲就扔那儿的。真要用起来,才发现不能马虎。上面还沾着不少泥沙,甚至还有点干掉的肉渣。这可不行,烧起来味儿大不说,肥效也不纯。
于是我就把这些壳子全倒出来,接上水,用个旧刷子,吭哧吭哧地洗。得把里里外外的脏东西都刷干净,特别是连接处那里容易藏污纳垢。洗干净后,摊开在太阳底下晒,得彻底晒干,不然带着水烧,估计会炸裂,不安全。
第二步:找地方开烧
晒干牡蛎壳,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烧。这玩意儿,以前听说有专门的蛎灰窑,现在哪找去。咱自己家弄,就得想点土办法。
我找个废弃的挺结实的旧铁桶,底下敲几个洞通风。安全第一,找个院子角落空旷的水泥地,周围没啥易燃物。然后就在铁桶里架起火来,先用些干柴把火烧旺,然后把晒干的牡蛎壳小心地放进去。
这火不能太小,得持续烧挺长时间。我加几次柴,看着那些硬邦邦的壳在火里慢慢变色,从原来的青灰色、白色变成灰白色,有的地方烧得有点发红。整个过程烟熏火燎的,不是啥轻松活儿,还有点呛人。得看着火,别让它灭,也别烧得太过,把壳子都烧成渣。大概烧得有两三个钟头,感觉壳子都烧透,变得很脆的样子,才慢慢让火自然熄灭。
第三步:冷却和捣鼓成粉
烧完可不能马上动,滚烫滚烫的,太危险。我就让那铁桶在那儿放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才去看。里面的牡蛎壳确实变样,颜色灰白,用手一捏,感觉比原来脆多,但还是成块的。
接下来就是把它弄碎。我把烧过的壳块倒在一个厚实的麻袋里,然后找把锤子,开始砸。这活儿也挺费劲,而且粉尘挺大。建议大家真要弄,最好戴个口罩和手套。砸得差不多碎,我又找个类似捣蒜的家伙(当然是大号的),把一些比较大的块儿再捣鼓捣鼓,尽量弄成粉末状或者小颗粒状。不用追求跟面粉似的,差不多就行。
弄完一看,小半桶牡蛎壳也就弄出来一小堆灰白色的粉末和碎粒,这就是咱自制的蛎灰。
第四步:掺土里试试效果
一步,就是把它用到地里去。我没敢一次用太多,怕烧苗。就在翻地的时候,把这些蛎灰均匀地撒到那几块感觉偏酸的地里,然后用耙子搂搂,让它和土壤混合均匀。
具体效果嘛这得等时间来看。不过听人说,这蛎灰肥效比较慢,主要是慢慢调理土壤酸碱度,顺便补充点钙质啥的。用完感觉心里挺踏实,毕竟是自己亲手做的,废物利用,还挺环保。
这整个过程不算复杂,但确实是个体力活,还有点脏。不过能把吃剩的牡蛎壳变成对土地有用的东西,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下次再攒够壳,估计还会再弄一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