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着给家里阳台那几盆花搞点好东西,外面买的那些肥,感觉用起来也就那样,没啥特别的。老听人说自己弄的有机肥营养全,对土也肥效还长。我就想着自己也试试,搞点传说中那种“高大上”的肥料。
真不知道从哪下手。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看不少网上的东西,说啥的都有,有的说厨余垃圾有的说弄点鸡粪羊粪啥的,但城里上哪弄那玩意儿去。决定,还是从最容易弄到的东西开始——家里的厨余。
我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收集原料。 我专门找个以前买米剩下的那种厚实的塑料桶,带盖子的。每天做饭剩下的菜叶子、烂水果皮(听说太酸的比如柠檬皮不太我就少放点)、还有喝完的茶叶渣、咖啡渣,甚至磕完的鸡蛋壳(这个我特意敲得碎碎的),一股脑全扔进这个桶里。
第二步:找点“引子”和调整湿度。 光有这些湿垃圾不行,听说得有点“干货”和帮助发酵的“菌种”。我就掺点楼下捡的干落叶,还有之前换盆剩下的旧土,据说旧土里有微生物能帮忙。然后稍微加点水,不能太湿,大概就是手抓一把,感觉湿乎乎的,但又挤不出水那种状态。这个过程全凭感觉,反正是自己瞎搞。
第三步:密封与等待。 把盖子盖上,但没完全拧死,留点缝隙让它能喘口气。然后就把这桶“宝贝”放阳台角落,眼不见心不烦。这个等待的过程是最熬人的。中间隔个十天半个月的,我得戴上手套,拿个小铲子去给它翻腾一下,让里面的东西能均匀地发酵。刚开始那几天,一开盖,那味道确实有点冲,家里人都嫌弃,让我赶紧盖上。
- 刚开始味道比较复杂,啥味都有。
- 翻几次之后,加上时间久,味道就慢慢变,变成一种有点像森林里那种湿润泥土的气味,就不难闻。
-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两三个月,具体我也没掐表算,就是看桶里的东西都变得黑乎乎、烂糟糟的,基本看不出原来是啥,感觉就差不多。
使用效果咋样?
弄出来的这些黑褐色的东西,黏糊糊的,但确实没啥臭味。用的时候,我也不敢直接大把用,怕烧苗。我是挖出来一小部分,掺在新的盆栽土里,大概按照一比十或者更少的比例混合。或者有时候就直接在花盆土的表面薄薄地铺一层,然后稍微松松土。
效果嘛还真挺明显! 用这自制“高大上”肥料的几盆花,过个把月,叶子明显看着绿得发亮,感觉厚实不少。特别是那盆之前一直蔫不拉几的茉莉,居然开始猛蹿新枝条,看着就精神。感觉这肥不像化肥那样,一下子猛长,它是那种慢慢悠悠地养着,劲儿能持续挺久。植物状态看着特别健康、自然。
虽然过程是麻烦点,前期还得忍受点异味,但看到花花草草长得这么旺实,心里头那叫一个满足。这自己折腾出来的“高大上”肥料,用着踏实,效果实实在在看得到。感觉比买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多。下次我还准备试试发酵点淘米水、豆渣水啥的,听说也是好东西。反正种东西这事儿,就是得不怕折腾,多动手试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