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发酵肥料,还真不是一开始就想干的。主要是前几年感觉自家那块小菜地,土越来越不行,硬邦邦的,浇水都渗得慢。种下去的菜,长得蔫唧,光靠买的那点化肥,感觉地力跟不上,菜的口感也差点意思。看网上别人说自己弄肥料就琢磨着自己也试试。
捣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攒材料。 这玩意儿没那么讲究,家里有啥就用我主要是攒厨房里的东西,像烂菜叶子、水果皮、淘米水、豆渣啥的。有时候杀鸡杀鱼,剩下的内脏、骨头,我也一并扔进去。院子里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也都算一份。反正就是瞅着是能烂的东西,就都收着。
第二步,找个家伙事儿。 我找个大塑料桶,带盖子的那种,以前装涂料剩下的,洗干净用。关键是要能盖上,但又不能完全密封死,不然发酵产生的气没地方跑,容易胀坏桶,甚至有点小危险。我是在盖子上钻几个小孔,或者有时候干脆盖子不拧死,稍微留点缝。
第三步,开搞。 就是把攒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一层一层往桶里放。比如放一层菜叶果皮,再撒一层土或者落叶,这样搭配着来。要是东西太大块,就先给它剁碎点,这样烂得快。中间会加点水,保持湿乎乎的状态,但不能泡在水里,大概就是手抓一把能感觉湿润,但又挤不出水的程度。为让它发酵快点,减少臭味,我还试过加点红糖水或者买的那种叫EM菌的玩意儿,据说能加快速分解。
第四步,耐心等着。 把桶盖搬到角落里,比如墙根或者不碍事的地方,最好是能晒到点太阳,但又不是暴晒的地方,温度高点发酵快。然后就是等,这过程急不来。短则一两个月,长的话可能要小半年,看你放什么东西还有天气怎么样。
- 期间偶尔我会打开看看,要是太干就加点水。
- 刚开始那几天可能会有点味道,但只要操作对,后面慢慢会变成一种酸酸的或者像酱油的发酵味,不是那种让人恶心的腐臭味。
第五步,看成果。 等到桶里的东西都变得黑乎乎、烂糟糟,看不出原来的样子,闻起来也是那种发酵好的酸香味或者泥土味,基本上就成。要是做的液体肥,那就是黑褐色的液体;要是做的堆肥,就是深褐色的松散物料。
咋用
这发酵好的肥料可是好东西。如果是液体肥,我一般是兑水稀释再用,大概兑个十倍二十倍的水,直接浇菜根附近。如果是固体的肥料,就在翻地的时候混到土里去,或者在菜旁边挖个小沟埋进去当追肥。用自己做的这个肥,感觉地确实松快不少,蚯蚓也变多。种出来的菜,叶子绿油油的,长得也壮实。特别是种那些叶子菜,感觉效果挺明显的,长得快,看着就有劲儿。
自己动手发酵肥料,虽然费点功夫,但看着那些厨余垃圾变成宝贝,用到地里让菜长得更这感觉还是挺实在的。而且确实能省点买肥料的钱,关键是感觉对土地更用着放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