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这几年琢磨的“脱肥料”这事儿。以前种东西嘛图省事,就爱用那些化肥,撒下去看着长得快,绿油油的,挺得意。但时间长,就觉得不对劲。
为啥要折腾这事儿?
主要是发现地越来越不行。板结,你知道?就是土硬得跟石头似的,浇水都渗不下去。蚯蚓也少得可怜,感觉那土都没啥生气儿。而且用化肥催出来的菜,吃着味道总觉得差口气,不香。看网上、听邻居老大哥说,老用化肥对土不对人可能也不就琢磨着,能不能不用那玩意儿。
我是咋一步步干的
说干就干。第一步,就是停用。家里还剩半袋化肥,直接让它吃灰去,再也没买过。但这一下子断粮,植物肯定不适应,得给它们找新的吃的。
我就开始琢磨自己弄肥料。这可是个从零开始的活儿。
- 收集家里的“废物”:厨房里的菜叶子、果皮、鸡蛋壳、咖啡渣,这些以前都扔垃圾桶的东西,现在我可宝贝,专门弄个带盖的旧桶收集起来。注意,油腻的、肉类的最好别放,容易臭,还招虫。
- 找地方堆肥:院子角落找块不碍事的地儿。把收集的厨余垃圾,混上些地里拔的杂草、扫的落叶,一层一层堆起来。诀窍是干湿搭配,绿的(厨余、杂草)湿,黄的(落叶、干草)干。堆上一段时间,得翻动翻动,让它透气,这样烂得快。一开始没经验,堆得太湿,有点发臭,后来加些干土、干叶子就好多。这过程需要耐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
- 找点现成的有机肥:光靠厨余有时候不够,或者劲儿不够大。我就去附近养鸡的朋友那儿弄点鸡粪。注意,新鲜粪便不能直接用,太“烧”!得让它发酵,腐熟才行。我一般是混在堆肥里一起发酵,或者单独堆起来,盖上土,等它几个月,没臭味,颜色变深,才敢用。蚯蚓粪也是好东西,后来我专门弄个小箱子养蚯蚓,处理厨余,产出的蚯蚓粪直接就能用,肥力温和。
- 改良土壤:光施肥还不够,地本身得“活”起来。每年种东西前,我就把那些自制的、腐熟好的堆肥,狠狠地往地里掺。挖地的时候,一层土一层肥地掺和,让土壤变得松软、透气。
过程中的体会和结果
刚开始“脱肥料”那阵子,确实有个适应期。植物长得明显慢,叶子颜色也没以前那么浓绿。心里也打鼓,是不是自己瞎折腾?但想着是为长远,就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大概过一两个种植季,变化就慢慢看出来。是土壤,明显松软多,颜色也深,挖开能看到不少蚯蚓在里面钻,感觉土又活过来。然后是植物,虽然长得不像用化肥那么“疯”,但根扎得深,杆子也壮实,不容易生病,也不怎么招虫。以前蚜虫什么的,隔三差五就得打药,现在少多。
最重要的,是收成的东西。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味道真的不一样!就拿西红柿来说,那股子浓浓的番茄味儿,是以前吃不到的。吃着自己用汗水、用天然方法种出来的东西,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想说的
“脱肥料”这事儿,开头是麻烦点,得花时间、花心思去沤肥、去改良土壤。但一旦上轨道,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种地,更像是在养地。地养好,它自然会回报你好东西。现在看着我那片生机勃勃的小菜园,土是松的,菜是香的,心里头就觉得,当初这番折腾,值!推荐大家也试试,不难,就是得有点耐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