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事儿——肥料那空隙率。这词儿听着好像挺专业,就是我自个儿在仓库里、在地里头捣鼓肥料时琢磨出来的土经验。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前阵子整理仓库,发现同样是标着50斤一袋的肥料,有的堆起来占地方大,有的就显得“瘦”点儿。我就纳闷,这玩意儿不都是肥料吗,密度还能差这么多?后来在地里用撒肥机,有时候觉得下料特别顺,有时候又觉得不均匀,甚至堵口子。我就寻思,这跟肥料本身的“松散”程度,也就是颗粒跟颗粒之间的空隙,肯定有关系。
我是怎么琢磨这事的
也没啥高科技,就是笨办法。
- 找家伙事儿:我找几个大小一样的桶,还有家里舀米舀面的量杯,弄个小台秤。
- 选肥料:我把我手头常用的几种肥料都拿出来,有圆溜溜的复合肥颗粒,有不太规则的有机肥,还有细碎一点的肥。
- 开始倒腾:
- 看体积:我先用量杯量,比方说,量个五大杯同一种肥料,轻轻倒进一个桶里,不做任何按压,就在桶壁上做个记号。然后换下一种肥料,同样量五大杯,倒进另一个一样的桶里,也做个记号。你猜怎么着?这几种肥料弄出来的记号高度,真就不一样!有的看着就蓬松,占地方大。
- 称重量:然后我把这几个桶里的肥料分别倒出来上秤称重。虽然都是五大杯,但重量也差着点儿。这说明说明它们的密度不一样,堆在一起的紧实度,也就是空隙大小不一样。
- 模拟震动:我还试试,把装肥料的桶在地上轻轻墩几下,模拟运输和搬运时候的颠簸。结果发现,那些原本看着蓬松的、颗粒不太规则的肥料,墩几下之后,体积能明显变小一点,说明颗粒间的空隙被压实。而那些圆溜溜的颗粒肥,变化就相对小一些。
- 掺和着试试:我还好奇,把两种颗粒大小不一的肥料掺在一起会怎么样。有时候感觉更密实,小颗粒把大颗粒的缝给填;有时候反而觉得更松散,可能是颗粒形状搭在一起架空。这个就比较复杂,没太搞明白规律。
捣鼓出点啥名堂
经过这么一番瞎折腾,我大概明白点儿事:
- 肥料“胖瘦”真不一样:不同种类、不同牌子、甚至不同批次的肥料,颗粒大小、形状不一样,堆在一起的空隙率就不同。这直接影响你买回来放仓库里占多大地儿。买的时候光看重量还不行,得大概估摸下体积。
- 影响撒肥:这个空隙率,或者说肥料的“流动性”,直接关系到撒肥机的下料。太松散、流动性太好的,可能下料偏快;要是有点潮湿,或者颗粒本身容易搭桥架空的(空隙率看着大但流动性差),就容易下料不均或者堵口子。特别是受潮结块,那就更别提,空隙都没,成一坨,机器肯定不乐意。
- 可能还影响点别的:我在想,撒到地里,这肥料刚开始的空隙状态,会不会影响水份渗透进去的速度,或者跟土壤接触的面积?这个我说不没法验证,就是个猜想。
这个所谓的“肥料空隙率”,对我来说,不是个啥深奥的学问,就是个挺实际的问题。通过自己动手试试,大概能知道不同肥料的“脾气”,仓库里怎么堆放更合理,用机器撒的时候心里更有数。虽然方法挺土,但感觉挺管用。下次你买肥料或者用肥料的时候,也不妨留意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