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脱去氨基是
【环保水处理小知识:厌氧氨氧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是一回事儿吗?】
昨天有一个水友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话说这俩菌从名称上就不一样,那就肯定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还非常大!
首先氨化细菌是指分解含氮有机化合物释放氨微生物,这个过程称氨化过程。一般氨化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含氮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降解为多肽、氨基酸、氨基糖等简单含氮化合物;第二步则是降解产生的简单含氮化合物在脱氨基过程中转变为NH3。参与氨化作用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其中以细菌为主,主要为蕈状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和嫌气性细菌的某些种群等,不管有氧无氧,氨化过程都可以进行,并且氨化细菌非常常见。?
而参与厌氧氨氧化过程的细菌称为厌氧氨氧化菌。一般认为厌氧氨氧化菌是自养细菌,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源,以铵盐作为电子供体,以亚硝酸盐/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属于浮霉菌门,“红菌”是业内对厌氧氨氧化菌的俗称,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它们可以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去除。它们对全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污水处理中重要的细菌,其只能在厌氧条件下存在,且对于生存条件要求比较高,相比较氨化细菌的数量,红菌并不多见。#给排水##水处理##环境工程##环保#
PS:环保水处理职业技术培训上线,欢迎大家留言。
肾脏是否受损害看哪几项检查指标
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即使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也不能查出早期和轻微的肾脏损害,因此肾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肾脏是否有较广泛性的损害。肾功能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等。
1、血尿素氮
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分解成α-酮酸和氨,氨在肝脏内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因此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状况。尿素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正常情况下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尿素氮浓度升高,因此目前临床上多测定尿素氮以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正常成年人尿素氮参考值为3.2~7.1毫摩 / 升。
血中尿素氮升高见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和肾肿瘤的晚期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可无变化;当尿素氮升高时,说明肾脏有60%~70%已受损害,因此血尿素氮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的早期功能测定指标,但对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故对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此外,尿量显著减少或无尿时,如脱水、水肿、腹水、循环功能不全、尿路结石或前列腺增大引起的尿路梗阻等也可见血中尿素氮升高。
2、肌酐
包括饮食摄入的外源性肌酐和肌肉分解代谢产生的内源性肌酐两部分。一般而言,饮食摄入的肌酐是相对恒定的,而一个人的肌肉量也是相对恒定的,所以血中肌酐浓度也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
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而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所以血中肌酐浓度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当肾实质受到损伤,肾小球滤过下降至某一临界点时,血中肌酐含量就会急剧上升,所以测定血中肌酐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
男性血肌酐浓度参考值为53~106毫摩 / 升,女性为44~97毫摩 / 升。由于肾脏的储备力和代偿力很强,故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正常;当血中肌酐含量明显升高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3、尿酸
是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在肾脏的排泄过程中,全部尿酸由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中有98%~100%被重吸收,故尿酸的清除率很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尿酸更容易潴留于血中,致使其含量升高。
肾脏病变早期时,血中尿酸浓度首先增加,因而有助于早期诊断。正常成年人血尿酸参考值男性为149~417毫摩 / 升,女性为89~357毫摩 / 升。
血中尿酸升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且其增高较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也较早;其他肾脏病的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血尿酸浓度亦可增高。
肾脏是否受到广泛性损害,主要看这三个指标,肾脏是否受损害看哪几项检查指标
维生素C能治疗糖尿病吗?维生素B2能治疗偏头痛吗?维生素B6和B12能治疗H型高血压吗?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用于维生素C缺乏症的预防及治疗,如急慢性传染病时,消耗量增加,宜适当补充。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不良者,也应适当补充。用于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的肝脏损害。
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和血脂、坚持运动、保持匀称的体型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对抗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阻止自由基破坏DNA、蛋白质和脂肪酸,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鲜枣、猕猴桃、火龙果、番石榴、青椒、芥菜、菜花、大白菜、番茄等果蔬富含维生素C,是饮食补充维生素C的首选。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1000mg维生素C,可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还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C与葡萄糖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以竞争性抑制葡萄糖吸收,但是需要注意,1000mg维生素C剂量较大,无论饮食、保健品还是药物,都可能会引起不良事件,应该遵医嘱谨慎使用。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乳类、鱼类、肉类、绿叶蔬菜及谷麦中,烹饪中容易损失。维生素B2是体内黄素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可参与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如指甲、皮肤和毛发的正常生长,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并可激活维生素B6,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可能与维持红细胞的完整性有关。适用于防治维生素B2缺乏所致的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角膜血管化、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维生素B2可促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推荐剂量为400mg/日,宜从小剂量起始,逐步增加至最佳有效剂量。
维生素B6又名吡哆醇,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肉类、全谷、蔬菜、坚果等食物中,烹饪中仅少量损失。维生素B6与ATP在体内经酶的作用转化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多胺,它是某些氨基酸的氨基转移酶、脱羧酶和消化酶的辅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各种代谢功能起作用,如参与脑中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产生及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过程,并与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有关。适用于防治因大量或长期服用异烟肼、肼屈嗪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失眠、不安,减轻抗癌药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或妊娠呕吐等,可能还有助于白细胞减少症。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一种含钴的红色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中,烹饪中会有所损失。维生素B12需转化为甲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甲钴胺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以及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伤的周围神经。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导致甲基丙二酸排泄增加和脂肪酸代谢异常,这很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因之一。适用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痛、神经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一种毒性氨基酸,它可以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血栓形成,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升高血脂,并可活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促进血管紧张素II的产生,从而促进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引起血管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H型高血压即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0μmol/L),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有两条主要代谢途径,一条代谢途径是在维生素B6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协助下,转变为无毒的半胱氨酸,另一条代谢途径是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调控下,转化为甲硫氨酸,最终通过肾脏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目的,因此,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缺乏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叶酸是主要决定因素,而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是较弱的决定因素。因此,推荐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每天服用叶酸0.8mg,同时可以配合服用维生素B6 (10mg)和维生素B12(0.4mg)。#健康明星计划# #谣零零计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