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我来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顺便说说这个“沤制肥料”到底咋念叨。
事情是这样起的头。闲不住,喜欢在阳台上种点花花草草啥的。琢磨着给它们弄点好吃的,就想着自己动手做点肥料。听人说用厨余垃圾啥的能“沤”肥,环保还不花钱。于是我就开始行动。
找个旧的大塑料桶,带盖子的那种。先把底下钻几个小孔,怕积水太多把东西泡坏。然后就开始往里头扔东西。平时厨房里削下来的果皮、烂菜叶子,还有喝剩下的茶叶渣、咖啡渣,我都攒起来。院子里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也一并给它扔进去。
关键一步来,就是这个“沤”。我一开始就是一层厨余垃圾一层土那么铺上去,铺几层就浇点水,保持湿乎乎的状态。然后把盖子盖上,想着让它自个儿慢慢发酵。这个过程,就叫沤肥。
捣鼓过程中的小插曲
就在我兴致勃勃地跟家里人或者邻居分享我这个“伟大工程”的时候,问题来。我说到“沤肥”这两个字,总感觉有点含糊,特别是第一个字“沤”。有时候说快,自己都不知道念对没有。到底是念“ōu”还是“òu”?还是别的啥音?心里头就有点打鼓。
咱这人就是这样,搞不明白就浑身不自在。于是我就专门去查一下。原来这个“沤”,正确的读音是òu,是第四声。跟“呕吐”的“呕”不是一个读音,虽然长得像。它的意思就是指把东西长时间泡在水里或者潮湿环境里,让它慢慢分解、腐烂。这不正好就是我做的这个事儿嘛把那些菜叶子果皮啥的,堆在一起,保持湿度,让它们慢慢烂掉,变成有营养的肥料(féiliào)。
这个词应该念沤(òu)肥(féi)。弄明白这个读音之后,我心里踏实多。下次再跟人说起我这自制肥料,就能大大方方、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沤肥的后续
话说回来,我那桶沤肥还在进行中。这玩意儿不能急,得给它时间。我大概每隔一个礼拜就去打开盖子,用个小铲子把它翻腾一下,让空气进去,这样能发酵得更均匀,味道也能散散。刚开始确实有点酸腐味儿,不过盖上盖子就好多。慢慢地,等它彻底腐熟,颜色会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闻起来就是一股土腥味,没啥臭味,那时候才算是真正沤好。
- 找个大桶,底部打孔。
- 一层厨余(菜叶、果皮等),一层土(园土或者旧土都行)。
- 保持湿润,但别太湿,像拧干的海绵那样就行。
- 盖好盖子,放在角落,定期翻动(比如一周一次)。
- 耐心等待,根据气温不同,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
等沤好,挖出来掺到土里给我的花草用,那效果指定差不。这自己动手弄出来的东西,用着也放心。
这回实践不光是让我学会怎么沤(òu)肥(féi),还顺带把这个词的读音给彻底搞明白。以后大家要是也想自己动手做点有机肥,记住,是沤(òu)肥(féi),别念错哈。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不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