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这摊肥料生意,确实到得进点新人的时候。眼瞅着春耕就要忙起来,原来的几个人手明显有点倒腾不过来。特别是缺那种能跑出去,实实在在到乡镇村里头跑市场、拉业务的销售。库房那边也需要个能搭把手的,不过最头疼的还是跑销售的。
琢磨需要啥样的人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上我们销售的老王,坐下来碰碰。得先弄明白,我们到底需要个啥样的人。什么高学历、文凭之类的,我们看得不重。关键是这人得能跟农民聊得来,知道人家地里缺不怕苦、不怕累,能下到地头去。还得能说会道,把咱的肥料好处说明白。
我们也瞅瞅别家是咋招人的,网上看些招聘信息,工资有开三五千的,也有开一万多的。我们合计一下,决定还是给个底薪加提成的模式,这样干劲儿足。电话费、交通费这些补助肯定得有,要是外地来的,看情况是不是能帮着解决个临时住的地方。总得让人家觉得有点盼头不是?
发布招聘信息
接下来就是把消息放出去。我们在几个常用的招聘网站上挂信息,也找些本地的信息平台发发。也让公司里现在干着的弟兄们帮忙问问,看看有没有熟人推荐。有时候,熟人介绍的还真就挺靠谱。
写招聘要求的时候,我特意让它简单直接点,没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词儿。大概意思就是:肥料公司招销售,主要跑农村市场,要求能说会道,能吃苦耐劳,待遇是底薪加高提成。就类似这样,让人一看就明白是干啥的,有啥待遇。
筛选和面试
没过几天,陆陆续续收到些简历。打开一看,嚯,啥样的都有。有些一看就是海投的,估计连我们是干啥的都没仔细看。不少是刚毕业的学生,对农资这块基本是白纸。也有几个有点年纪的,看着像是有经验,但仔细一聊,发现之前可能是卖别的的,对肥料这行不太熟。
筛简历真是个费神的活儿。我们想要的是能立马下市场的人,不是坐办公室的。前前后后收大概几十份,挑十来个觉得还靠谱的,先打电话聊聊。
- 电话里主要听听声音,感觉一下这人沟通能力怎么样,是不是机灵。
- 电话这关刷掉差不多一半。
- 剩下的五六个人,就约过来面对面谈。
面试是我和老王一起做的。咱也不整那些弯弯绕绕的题目,就问点实际的。比如,“有个老农一直用别家的肥,你怎么让他试试咱家的?”或者“你解咱们这边种地常见的病虫害或者土壤问题吗?”主要看他怎么回答,思路是不是清晰,是不是真懂点东西,或者至少愿意去学。
有个小伙子,说得头头是道,全是书本上的理论,一听就知道没下过地。还有一个哥们,说话实在,还讲他帮家里亲戚种地的经历,这种就感觉比较靠谱,立马印象分就上去。
遇到的难处
招人这事儿真不轻松。好的销售本来就抢手,再加上跑肥料销售,风吹日晒的,确实辛苦,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而且现在信息发达,人家也能看到那些大公司的招聘广告,待遇可能更高。我们这种区域性的小公司,在薪资上确实没法跟全国性的大牌子硬比。有那么一两个看着不错的,一谈工资,要价比我们预算高出一截,也只能算。
最终决定和后续
前前后后折腾小半个月,定两个人跑销售,一个负责库房。跑销售的一个就是那个说话实在、有农村经验的哥们,另一个是之前卖过种子、对农资渠道比较熟的老销售。感觉这个组合还行,一个有冲劲,一个有经验。库房那小伙子是本地人,踏实肯干,也熟悉流程。
这几个人现在已经上班一段时间。目前看,还都挺适应的。销售那俩已经开始跑市场,也陆续拿回来一些订单。库房那边也理顺。虽然招人过程挺折腾,但总算是把缺口补上。感觉这事儿,就像种地一样,你得先下功夫,选好苗,后面能不能长还得看天气和管理。这回招聘,也算是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一点记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