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肥料这事儿,以前可真是个力气活。每年到施肥的时候,就得吭哧吭哧地扛着几十斤的袋子,在地里来回走,撒得匀不匀全凭手感和经验。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有时候感觉撒不少,效果也就那样,肥料浪费也挺厉害的。
后来听村里人聊天,还有看一些农业新闻,老说什么“智能施肥”、“水肥一体”,听着挺玄乎,但心里也开始琢磨,是不是真能省点事儿,让地里的收成更好点。
我就开始到处打听,上网查查,也问农技站的人。一开始看的眼花缭乱,有说用无人机的,直接天上撒,看着挺酷;也有说搞什么水肥一体化的,埋管子,跟着浇水一起就把肥料送根上去。刚开始有点懵,不知道哪个适合咱这小老百姓的地。
下决心试试水肥一体化
琢磨半天,感觉无人机那玩意儿,一次性投入有点大,而且操作起来怕是也得学一阵子。那个水肥一体化听起来更靠谱点,说是能精准地把肥料送到作物根部,省水省肥。我就咬咬牙,决定先弄一小块地试试看。
过程可没想的那么简单。先是买设备,那个什么施肥罐、过滤器、控制器、还有一堆管子、滴头啥的。然后就是挖沟埋管子,这活儿真不轻松,顶着太阳干好几天。接着是接管子,装传感器,那个控制器怎么设置,一开始也搞不太明白,说明书看得头大,还得打电话问厂家技术员。
- 挖沟埋设主管道和支管道。
- 安装过滤器和施肥罐。
- 连接控制器和传感器(土壤湿度啥的)。
- 铺设滴灌带或滴头到作物旁边。
- 调试系统,检查漏不漏水,压力够不够。
刚开始用的时候,心里也没底。控制器上调个施肥量、灌溉时间,老怕弄错。头几次不是水给多,就是感觉肥没跟上。还得经常跑到地里扒开土看看,摸摸湿度,看看苗的长势。那个传感器有时候也抽风,显示的数据感觉不对劲,还得自己手动再调。反正就是一边用一边摸索。
不过用一段时间后,确实尝到甜头。最明显的就是省事儿!以前打肥得全家出动忙活几天,现在在控制器上按几下,或者手机上操作一下(如果系统支持的话),人就可以干别的去。肥料也确实省,以前凭感觉撒,现在是少量多次,感觉浪费少多。地里的苗长得也比以前均匀,看着就壮实。
算下来,虽然前期投入些钱和精力,但省下来的肥料钱、人工费,还有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心里觉得这折腾是值。
这“智能打肥”确实是个好东西,不是啥虚头巴脑的概念。虽然一开始安装调试有点麻烦,需要学习适应,但用顺手是真方便,对咱种地的来说,能省力气、省成本、提高点产量,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别神话它,设备也得维护,也可能出故障,还是要结合自己地里的实际情况来用。
这就是我搞这个智能施肥的一点经历,磕磕绊绊,但结果还算满意。分享出来,给同样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做个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