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桂圆皮肥料实践记录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用桂圆皮做肥料。平时家里吃桂圆挺多的,每次吃完剩下一堆壳,黑乎乎硬邦邦的,扔觉得怪可惜的,总觉得这东西应该有点用处。后来听人说,不少果皮都能沤肥养花,我就琢磨着,这桂圆皮是不是也行?
说干就干,我就开始我的实践。
第一步,收集桂圆皮。这简单,每次吃完桂圆,我就把壳顺手收集起来,没特意洗,就那么带着点果肉残留的,找个旧布袋装着,放在阳台角落里晾着。
第二步,处理桂圆皮。攒一小堆之后,我发现这玩意儿挺硬的。直接埋土里?估计好几年都烂不掉。我就想办法把它弄碎点。
- 先是晒干。放在大太阳底下晒几天,晒得干透,一捏嘎嘣脆。
- 然后敲碎。把晒干的桂圆皮装在一个厚实的袋子里,用个小锤子或者就直接用脚踩,给它弄成小碎片,不用太细,指甲盖大小或者再小点就行。这样能增加接触面积,后面沤肥能快点。
第三步,开始沤肥。这是关键一步。我找个带盖子的旧塑料桶(不用密封太严实那种,得透点气),把敲碎的桂圆皮倒进去,大概占桶的三分之一。然后,我加点东西进去:
- 掺些园土,就是以前花盆里剩下的旧土,量不用太多,大概跟桂圆皮的体积差不多,或者少一点也行。土里有微生物,能帮助发酵。
- 稍微加点水,让整个料感觉潮乎乎的,但不能湿得往下滴水,就是手抓一把能感觉湿润,松开手又能散开那种状态。
- 然后就搅拌均匀,盖上盖子(我没盖严,留条缝)。
第四步,等待和管理。这个沤肥的过程不能急,得给它时间。我就把这桶东西放在阳台不碍事、也不太晒的地方。
- 大概每隔一两周,我会打开盖子,用个小铲子或者棍子把它翻拌一下,让它透透气,也让发酵更均匀。刚开始可能有点味道,但主要是那种发酵的酸味,不是恶臭。后面慢慢就变成比较纯粹的泥土味。
- 这个过程持续差不多两三个月,看天气温度,热天会快点。等到桶里的东西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看起来像腐殖土,闻起来也没啥异味,基本上就算沤好。
使用效果怎么样?
沤好的这个桂圆皮肥,我就开始用。怎么用?
我一般是换盆的时候,抓一把混在新的盆土底下当底肥用,量不大,大概占盆土总体积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少。或者,对于已经种好的花,我就在花盆边缘挖几个浅坑,每个坑里埋进去一小勺,然后盖上土。
效果嘛,老实说,这玩意儿不是神丹妙药,不是说用花立马就疯长。但用一段时间后,感觉:
- 土壤好像确实疏松一些,没以前那么容易板结。
- 花草的长势感觉稳健点,叶子看着也油亮精神些。特别是像君子兰、月季这些比较喜肥的,感觉还是有点效果的。
- 最重要的是,这完全是废物利用,没花钱,还环保,心里挺得劲的。
这回用桂圆皮做肥料的实践,我个人觉得挺成功的。过程不复杂,就是需要点耐心等待发酵。如果你家里也经常吃桂圆,不妨试试看,把这些“垃圾”变成养花的好宝贝。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