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肥料结块这个事儿。这可不是啥理论课,都是我自己碰到的、琢磨出来的。
最早碰到这事儿,是有一年春天准备给地里撒点肥。头年秋天买的复合肥,剩小半袋,就随手扔在棚子角落里。开春拿出来一看,好家伙,硬得跟石头似的,一整块!用手掰都掰不动,当时心里就嘀咕,这肥是不是坏?还能用不?
一袋好好的肥料,咋就变成砖头?
那会儿也不懂,就觉得是肥料质量不行。后来种地久,跟老把式们聊天,又自己瞎琢磨,才慢慢明白点儿。
主要还是受潮。你想,咱这空气里头,水汽不少?尤其像我那棚子,虽然挡雨,但地面返潮,角落里头湿气还是挺重的。肥料袋子要是有那么点儿不严实,或者就是放久,那空气里的水汽就一点点往里钻。
肥料里头那些东西,像啥尿素、氯化钾啥的,本来就容易吸水,一吸水就有点发粘,颗粒和颗粒之间就粘一块儿。等水分再蒸发掉一点,或者温度一变,它们重新结晶,就把旁边的颗粒也“焊”一块,时间一长,可不就成硬疙瘩嘛这就跟咱家白糖放久结块一个道理。
我琢磨出来的几个原因和对策
后来我就留意,发现这结块跟下面几点关系挺大:
- 存放环境:这个最要紧。直接扔地上肯定不行,湿气蹭蹭往上冒。后来我就学乖,买回来的肥料,哪怕是没开封的,也得找个干燥、通风的地方,下面垫上木板或者砖头,让它离地面远点儿。开过封的,更得把袋口扎紧,最好再套个塑料袋。
- 肥料种类:有些肥料就是比别的容易结块。感觉含氮高的、颗粒小的,好像更容易抱团。不过这个咱也控制不,买啥用啥呗。
- 堆放方式:几袋子肥料摞得老高,下面那几袋压力大,也容易结块。尽量别堆太高,或者隔段时间倒腾一下位置。
- 包装温度:听人说过,肥料刚生产出来还热乎乎的时候就装袋,里面的热气和水分散不掉,也容易结块。这个咱买的时候看不出来,就只能尽量选大牌子、看着正规的。
结块咋办?还能用不?
碰上结块,也别急着扔。我一般是这么弄:
- 物理破碎:不太严重的,把袋子放地上,穿上鞋轻轻踩踩、揉搓揉搓,一般就能散开。要是硬得跟石头一样,就得倒出来,用小锤子啥的慢慢敲碎。敲的时候悠着点儿,别弄得粉末满天飞。
- 检查效果:敲碎之后,看看颜色、闻闻气味,没啥太大变化,一般肥效影响不大,还是能用的。就是撒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均匀,得费点事儿。
肥料结块是个挺常见的物理现象,主要就是吸水受潮。只要不是淋雨或者泡水那种,一般敲碎还能用。关键还是在预防,买回来注意存放,保持干燥通风,尽量用多少买多少,别囤太多,这样就能省不少事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