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组成物质
#首次在地球外确认生命之源存在#这个发现足以震惊世界,正在为登陆火星,探索生命迹象的马斯克或已经关注到这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了。
这里面一个报道细节引起我的关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某些氨基酸与生命的形成关系密切。有一种学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也存在氨基酸,但由于地球温度变高而消失,之后陨石再次将氨基酸带到了地球上。按照这个学说,地球以外的太空就存在着生命。这就能解释外星人的存在,以及与地球最近、环境、气候最接近的火星存在生命之源的氨基酸了。
等待日本最后的报告发布,相信科学家们、马斯克都在等待最终结果。如果是真的,那么马斯克将会加快推进探索火星的进程,如果登陆火星成功并找到生命源,那么马斯克给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梦想就大大推进一步了!
中国太空事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下一步应该加快登陆月球的计划,并着手对火星进行探索,实现太空探索的进一步飞跃,给14亿人寻找地球以外的第二家园,耽误不得啊!头条热榜
网页链接 科技日报: 地球外首次确认“生命之源”,日本小行星样本中发现20多种氨基酸 – 今日头条
日研究称小行星样本含多种氨基酸,系首次在地球外确认氨基酸存在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当地时间6月6日,有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带回的岩石样本中,发现了超过20种氨基酸。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是小行星“龙宫”
据共同社6月6日报道,探测器“隼鸟2号”的回收舱于2020年返回地球,该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的表面和地下采集物质,把约5.4克样本送回了地球。研究人员在样本中发现了超过20种氨基酸。此次对“龙宫”的探测,以查明太阳系起源和生命之谜为目标。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名誉教授小林宪正(Kensei Kobayashi)表示,这次发现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可以暗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证明氨基酸存在于小行星的地下,会增大氨基酸是从太空抵达地球的可能。”小林称,这些氨基酸可能与地球的生命诞生有关,表明氨基酸在宇宙中并不特殊,可能会在其他行星和天然卫星上被发现。
新华社报道称,“隼鸟2号”于2014年发射,2018年6月抵达“龙宫”附近并采集了小行星岩石样本,“隼鸟2号”回收舱于2020年12月返回地球。有关研究成果还在汇总阶段,今后详细的分析数据将通过论文发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某些氨基酸与生命的形成关系密切。有一种学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也存在氨基酸,但由于地球温度变高而消失,之后陨石再次将氨基酸带到了地球上。
责任编辑:朱润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日研究称小行星样本含多种氨基酸,系首次在地球外确认氨基酸存在
如何补充人体必须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二十多种氨基酸可以分为:必须氨基酸、条件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
人体二十多种氨基酸中,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获得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人体必须氨基酸有9种,即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
合理搭配各种食物,可以补充各种氨基酸,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吸收和使用。动物、植物的蛋白质混合摄入,则更能增加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动物性食品,如瘦肉、奶、蛋、鱼中的蛋白质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数量也比较多,各种氨基酸的比例恰当,生物特性与人体接近,即与人体蛋白质构造很相似,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植物性食品中,大豆、燕麦中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其余的如米、面、水果、豆类、蔬菜中的植物蛋白质是非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不够全面。即使是大豆、燕麦中的优质蛋白质,与蛋、奶、鱼、肉中的蛋白质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日常生活中,大米、白面、玉米等一系列谷物食品缺乏赖氨酸这种必需氨基酸,不过,谷类的近亲——豆类(红豆、黄豆、芸豆等)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当我们把谷类和豆类放在一起吃,谷类短板的氨基酸正好被豆类多余的氨基酸所补充,形成了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组合。因此,对于素食人群或者需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的人群,谷类和豆类放在一餐中搭配食用,可以让蛋白质价值提升。
#健康##科普##饮食##健康饮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