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弄地那会儿,关于咋施肥,真是听不少说法,也踩不少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一些经验,纯粹是实践记录,不一定都对,大家随便听听。
最早的时候,我也跟风,看别人用啥咱就用就说那尿素,好多人都图省事,撒在地皮上,然后哗哗浇水,想着溶解快,吸收快。我也这么干过,买回来尿素,往地里一撒,然后拎着水管子就是一顿浇。
结果?感觉好多都流走,或者干脆挥发,地里庄稼长势也就那样,没见得多尤其是夏天,太阳一晒,那味儿,估摸着都跑天上,真正进到土里,让根吃到的,怕是没多少。
后来琢磨着不对劲,看老辈人好像不是这么干的。我就试试深施。就是开个小沟,或者刨个小坑,把尿素撒进去,再盖上土。效果就不一样,感觉肥劲儿都锁在土里,慢慢释放给庄稼。苗子长得壮实多,叶子也绿得实在,不像以前那样虚胖。
还有就是肥料种类的选择。一开始也是瞎买,看着包装上写着“高效复合肥”,就觉得肯定买回来就一股脑儿当底肥用。有些菜,前期长得还行,后期就没劲儿。
慢慢我就明白,得看庄稼缺啥时候缺。比如:
- 底肥要足,得用那些肥效长、慢一点的,像农家肥沤熟,或者一些缓释的复合肥,保证整个生长期都有个基础营养。
- 追肥就得快,得是庄稼饿马上就能吃到的。比如苗期需要氮肥多点,长得快;开花结果,磷钾肥就得跟上。这时候用点速效的化肥,或者自己沤的液肥,见效就快。
还有个事儿,就是不能贪多。总觉得肥越多越使劲往地里加。有一年我种黄瓜,想着让它多结果,每次浇水都加点肥,浓度还不低。结果?苗是长得快,看着绿油油的,但是不结实,叶子大但薄,后来还出现烧苗现象,根都烧坏,反而影响结果。真是好心办坏事。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施肥得少量多次。看苗施肥,看天施肥,看地施肥。苗子长得弱,稍微补一点;天旱,施肥就得配合浇水,但不能刚施完就大水漫灌;地本身比较肥沃,就少施点。不能一刀切。
特别是大棚里种菜,那个环境跟露天不一样。像碳铵这种东西,我就尽量不在大棚里用,味儿太大,容易熏坏苗子。有些挥发性强的,或者容易产生有害气体的,都得小心。
我现在的施肥习惯
折腾这么多年,现在我施肥,基本上就形成一套自己的习惯:
- 底肥一定要施足施好:多用腐熟的有机肥,配合一些长效的复合肥,深翻到土里。
- 追肥看情况: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和长势来定,少量多次,尽量开沟或者穴施,然后盖土。
- 尿素不撒施:坚持深施或者兑水溶解后浇施,施完不马上大水漫灌。
- 不迷信单一肥料:有机肥、化肥配合用,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都得考虑。
- 观察记录:每次施肥后都注意观察作物的反应,叶片颜色、长势啥的,慢慢积累经验。
施肥这活儿,真是个细致活儿,急不来,也懒不得。得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才能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那块地的门道。今天就先分享这么多,都是自己一步步试出来的土办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