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搞这个腐熟肥料,也是没办法的事。以前图省事,直接买那些包装好的,用起来方便是方便,但总感觉劲儿不够,养的花草老是蔫蔫的,没精神。后来看到邻居老王头,人家院子里的菜长得那叫一个壮实,一问才知道,都是自己沤的肥。看着眼馋,就想着自己也试试。
找家伙和攒材料
一开始真不知道从哪下手。老王头说简单,弄个桶就行。我就找个以前装涂料的大塑料桶,洗干净,在底下钻几个孔透气漏水。这就算是我的“堆肥”设备。
接下来就是攒料。家里厨房那点东西可不能浪费,果皮、菜叶子、剩饭(不敢放太多油和肉的,怕臭),这些都算是“湿料”。光有湿的还不行,还得有“干料”。我就开始在院子里划拉,扫的落叶、剪下来的干草、还有些不用的旧报纸撕碎,都给它攒起来。听人说弄点什么羊粪、鸡粪更劲儿大。可咱这城里上哪弄去,就算有,那味儿也受不,就先用手头这些东西对付着。
动手堆料
东西攒得差不多,就开始往桶里装。也不是瞎装,学着老王头的样子,一层干料,铺一层湿料,像做三明治一样。大概就是一层落叶枯草,上面铺一层菜叶果皮,再盖一层干的。他说这样干湿搭配,不容易发臭,烂得也快。每铺几层,我就稍微洒点水,保持点湿度,但又不能太湿,捏起来不滴水最
装差不多大半桶,就把盖子虚掩着盖上,不能盖太死,得留点缝透气。然后就把这桶搬到院子角落,太阳晒不太着,也不碍事的地方。
翻腾和等待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但也不能干等。每隔一个星期左右,我就得去“翻桶”。这活儿挺累的,得找个长棍子或者小铲子,把里面的料上下翻个个儿,让空气进去,也让它们烂得均匀点。刚开始翻的时候,那味道确实有点冲,说不上臭,就是一股子发酵的酸味儿,还有点土腥味。翻几次之后,味道就没那么大。
中间还得注意湿度。要是感觉太干,就洒点水;要是下雨天,得看看别让雨水灌太多进去,不然就成一桶泥汤。
这个过程是真慢,尤其是我第一次弄,心里没底。看着那些菜叶果皮慢慢变黑、变软,烂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心里才踏实点。差不多得两三个月,桶里的东西颜色变得很深,像黑土一样,闻起来也没啥臭味,反而有点泥土的清香,抓一把在手里感觉松松软软的,这就差不多。
用肥和感受
等这第一桶肥“熟”,我真是挺高兴的。把它倒出来,摊开晾晾,稍微干一点,就开始用。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换土的时候掺一些进去,也给院子里种的几棵小葱和小番茄埋点。没敢用太多,怕烧苗。
效果嘛还真别说。过个把月,那几盆花明显看着精神多,叶子绿油油的,开花也比以前旺。小葱长得也粗壮不少。虽然过程麻烦点,还得忍受点味道,但这自己动手弄出来的东西,用着就是放心,感觉比买的那些强。
现在我已经习惯,厨房垃圾基本不扔,都攒起来沤肥。虽然还是有点费事,但看着自己养的花草一天比一天那点辛苦也值。这玩意儿,真是得自己动手实践才知道好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