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自个儿琢磨种点东西的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尤其碰到肥料这事儿,头都大。去市场上看,五花八门,袋子上写着各种名堂,啥氮磷钾、有机无机的,看得我晕头转向。心里就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咋用?就像今天这标题说的,“什么肥料填动词”?这肥料,它到底是“干啥”的?用哪个才是对的“动作”?今儿我就掏心窝子,讲讲我自个儿是怎么一步步摸索,把这事儿给捋顺的。
我就是瞎买。听人说这个买点;那个看着不错,也来点。结果?要么用跟没用似的,要么就是劲儿太大,把好好的苗给“烧”死,心疼得不行。记得有一次,我寻思着给那几棵刚缓过来的辣椒苗补补,随手抓一把复合肥撒根边上,第二天叶子就黄,蔫唧的。那时候我就明白,这玩意儿不能瞎来,得讲究点“章法”。
摸索门道
后来我就不那么冲动,开始静下心来琢磨。我发现,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咱就抓住几个基本的点:
- 想让它长叶子,比如种那些青菜、菠菜啥的,那就得用那种氮肥多点的。氮肥,主要就是管叶子长得绿、长得快。
- 想让它开花结果,像种番茄、黄瓜、茄子这些,光长叶子不行,还得让它开花、结果。这时候就得加点磷肥、钾肥。磷肥管开花坐果,钾肥能让果子长得壮实、味道还能让植物杆子硬朗点,不容易倒。
- 想改良土壤,让肥效慢慢来,那就用有机肥。像什么发酵过的鸡粪、羊粪,或者买的成品有机肥。这玩意儿劲儿不猛,但能慢慢改善土,让土变得松快、有营养,适合打底用。
这么一想,是不是就清楚多?不同的肥料,它“干”的活儿不一样。你得看你的植物处在哪个阶段,需要它“干”啥活儿,你就给它对应的肥料。这就是我理解的“肥料填动词”——给植物的生长阶段,配上合适的“动作”(肥料)。
我的实践过程
搞明白大概的道理,我就开始实践。我的做法挺糙的,但还算管用:
第一步:打底肥。这个我一般是在翻地或者换盆的时候弄。我会弄点买来的发酵好的羊粪或者自己沤的厨余肥(得沤熟,不然也烧根),均匀地掺和到土里去。量不用太多,薄薄一层就行。这个动作,就是给土壤打个好基础,让它后面有持续的力气。
第二步:看苗追肥。等苗长起来,就不能光靠底肥。这时候就得“追肥”。
- 叶菜类:像我种的小白菜、生菜,长个十天半个月,看它们有点慢,我就弄点速效的氮肥,或者氮含量高点的复合肥,兑水稀释浇。注意,一定得稀释,宁稀勿浓,薄肥勤施,这是我烧苗换来的教训。
- 瓜果类:像番茄、辣椒这些,在它们开始开花前,我会追施一次磷钾含量高点的复合肥。等小果子坐住,再根据长势,隔段时间补充一次。这样能保证它有劲儿开花、结果。
- 有时候也用点特殊的:比如草木灰,烧完柴火剩下的灰,这是好东西,钾肥含量高,还能杀杀菌。我有时候会在地里撒一点,特别是种土豆、红薯的时候。
第三步:观察调整。施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经常会去地里或者阳台看看我的那些宝贝疙瘩。叶子发黄,是不是缺氮?光长个子不开花,是不是磷钾不够?就根据这些信号,稍微调整一下施肥的种类和频率。多看,多琢磨,慢慢就有感觉。
唠叨几句
现在我对付肥料这事儿,比以前从容多。不再是两眼一抹黑,心里大概有个谱。说白,就是搞清楚你想要植物“干什么”,然后选对能帮它“干活”的肥料。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字吓住,抓住核心需求就行。
我这套法子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毕竟各家土质、气候、种的东西都不一样。但这个思路,我觉得是通用的:从实际需求出发,简单化处理,多观察反馈。现在我种的东西,虽然谈不上多专业,但长得都还挺旺实,自己吃是绰绰有余。看着那些绿油油、挂满果实的植物,心里头那叫一个美滋滋。这大概就是折腾这些肥料,最终想要得到的那个“结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