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己动手做肥料这点事儿。以前老是去花市买那些花花绿绿的肥料,看着专业,但用着心里没底,而且也不便宜。再说,家里天天那么多厨余垃圾,扔也怪可惜的,琢磨着能不能变废为宝,干脆自己试试。
准备家伙事儿
说干就干。我先是找个大塑料桶,就是那种带盖子的,以前装什么的忘,反正挺结实。在桶底下和侧面钻些孔,寻思着得透气,不然里面东西容易沤坏发臭。没用啥专业工具,就是拿电钻随便钻的,大小不一,歪歪扭扭,能透气就行。
然后就是攒“料”。这部分最简单,但也得有点讲究。
- 厨房里的东西:菜叶子、水果皮、烂水果(挑掉特别坏的部分)、咖啡渣、茶叶渣,还有攒好久的鸡蛋壳。鸡蛋壳我特意洗干净晒干,然后用个旧擀面杖捣碎,听说这样分解得快,还能补钙。注意,肉、骨头、油腻的剩菜剩饭我都没放,听说那玩意儿容易招虫子还发臭,咱尽量避开。
- 院子里的东西:扫的落叶、剪下来的草屑(稍微晾干点再放)。这些干东西和湿的厨余垃圾得搭配着来。
开始动手堆料
家伙事儿和料都齐,就开始往桶里放。我没搞那么复杂,就是一层湿的(菜叶果皮啥的),铺一层干的(落叶碎草啥的),跟做三明治似的。捣碎的鸡蛋壳就随便撒在里面。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堆,堆到大概半桶多点儿,没敢装太满,怕后面没地儿翻腾。
每铺几层,我会稍微洒点水,就是那种喷壶喷几下,让料保持点潮气,摸着有点湿乎乎但又攥不出水那种感觉。据说太干发酵慢,太湿就变成臭水沟。这个度,得多凭感觉试几次。
把盖子盖上,但没盖死,留点缝儿透气,然后就把它搬到院子角落不太碍事、又能晒到点太阳的地方。
漫长的等待和翻腾
接下来就是等。这活儿急不来。我大概每隔一个星期,就戴上手套,用个小铲子或者棍子,把桶里的料整个翻一遍。底下翻上来,上面翻下去,让它们都接触接触空气。刚开始几次翻的时候,会有点酸酸的味道,不算难闻,说明开始发酵。要是味道不对,比如特别臭,那可能就是水加多或者氧气不够,得赶紧多翻翻,或者加点干料进去中和一下。
这个过程持续得有两三个月,具体记不清。期间就看着桶里的东西慢慢变少、颜色变深、从原来的菜叶果皮样子变成黑褐色的、松散的土渣渣。
收获“黑金”
等到桶里的东西看起来都差不多,闻起来是一股泥土的清香味儿,那就说明差不多好。我把桶里的东西倒出来,摊开晾晾,筛掉里面没完全分解的大块(比如一些粗树枝啥的,可以扔回桶里继续发酵),剩下的就是我自制的肥料,看着黑乎乎的,跟买的腐殖土似的。
用的时候我也不瞎用,一般是掺在盆土里,大概占个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比例,给花换盆或者种菜的时候用。或者就在花盆土面上铺薄薄一层。用自己做的肥,感觉那些花花草草长得是挺精神的,叶子也绿油油的。关键是,这是自己弄出来的,心里踏实,还省钱环保,挺有成就感的。
这就是我自个儿琢磨着做肥料的整个过程,没啥高科技,就是多点耐心,多动手试试。失败几次也正常,摸索着就找到门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