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搞这个肥料设备生产线的事儿。这事儿,说起来话长,但过程确实挺折腾,也学不少东西。
就是琢磨着手头有点资源,比如附近养殖场有不少粪便,还有些秸秆啥的,扔可惜,污染环境。就想着能不能变废为宝,搞个有机肥啥的。市场看着也还行,大家都讲究绿色环保嘛念头一起,就开始行动。
前期摸索和准备
第一步,肯定得先搞明白自己要做 有机肥?复合肥?还是掺混肥?我看来看去,觉得有机肥最靠谱,原料现成。然后就是产量问题,一天搞多少吨?这直接关系到后面买多大的设备。我当时没敢搞太大,想着先从小点的开始试试水,就定大概的日产量。
第二步,就是解工艺。 这玩意儿不是简单把粪堆起来就行。得发酵、粉碎、搅拌、造粒、烘干、冷却、筛选,还得包装。听着就一堆环节。我就上网查,看视频,问懂行的朋友。但网上说的五花八门,看得我一头雾水。好多专业词儿,啥转鼓造粒机、槽式翻抛机,听着就晕。
这时候我就觉得,光纸上谈兵不行,必须得眼见为实。
实地考察和设备选择
我找几个网上看着还不错的厂家,挨个打电话问。问他们做过哪些案例,设备咋样,能不能根据我的原料和场地来设计。聊下来感觉有几家还比较靠谱。
然后,我就下决心跑一趟。 去几个厂家的生产基地,也去看他们给别的客户装的生产线。这一下就直观多!看到那些大铁疙瘩是怎么运转的,原料怎么一步步变成肥料颗粒的。跟厂家的技术员聊,问很多细节问题,比如:
- 这个发酵翻抛机怎么用?需要建多大的发酵槽?
- 粉碎机能把我的原料打多细?
- 搅拌机混得匀不匀?
- 造粒机造出来的颗粒圆不圆,结不结实?哪种适合我的原料?
- 烘干机的效率怎么样?用啥热源?
- 还有除尘设备,这个很重要,现在环保查得严,不能搞得乌烟瘴气。
跑好几趟,对比几家,心里大概就有谱。不光看设备本身,还得看厂家的服务态度,技术支持怎么样,毕竟这玩意儿买回来不是一次性买卖,后续还得维护保养。
选定一家,感觉技术实力、价格、服务都比较均衡。然后就跟他们技术员一起,根据我的场地大小、原料特性、计划产量,把整个生产线的设备清单和布局方案给敲定。包括进料的输送带,每个环节的设备型号,出料的包装机等等。
设备进场和安装调试
签合同,付定金,然后就是等着设备生产、发货。那段时间心里挺忐忑的,毕竟是笔不小的投入。
设备拉回来,好家伙,一堆大大小小的机器。厂家的安装师傅也过来,开始按图纸安装、接电、调试。 这个过程也挺费劲,场地得平整,电源得够,各种管道对接啥的。中间也遇到点小问题,比如有个接口对不上,有个电机声音不对,好在厂家师傅都给解决。
安装好之后就是试运行。 先空载运行,听听声音,看看有没有异常。然后开始少量投料,一步步地试。这个阶段就是不断调整参数,比如造粒机的水分添加量、转速,烘干机的温度、时间等等。目标就是让出来的颗粒符合要求,大小均匀,水分合适。
正式生产和日常维护
来来回回折腾几次,总算是跑顺畅,可以正式开始生产。看着原料进去,一袋袋的肥料出来,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但事情还没完,日常维护保养是关键。 这生产线天天转,磨损是肯定的。平时就得勤快点:
- 定期检查轴承,该加油的加油。
- 看看皮带松紧,螺丝有没有松动。
- 清理筛网,保证筛分效果。
- 注意听设备运转的声音,一有不对劲就赶紧停机检查。
这都是经验,一开始不懂,坏几次小零件,耽误生产,后来就学乖。厂家虽然有售后,但小毛病自己能搞定还是快一些。
搞这么一条肥料设备生产线,从啥也不懂到能顺利生产,中间确实踩不少坑,也费不少心。但看着它把那些没人要的废料变成有用的肥料,还是挺有成就感的。经验就是,前期一定要多看多问多跑,把功课做足,设备选对,后面就能省不少事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