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浆氨基酸功能
浙江越王台绍兴十年陈酿黄酒

黄酒,是中国独有的酒类。最早在河姆渡时代就已经于中国江南的酿造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啤酒)之一,是中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
“越地酒美”名扬天下

黄酒中富含20多种氨基酸,其中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超出啤酒、葡萄酒的2~36倍,是当之无愧的NO.1。因此,它又被称为“液体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黄酒还是唯一可入药引的酒类。中医称其性大热,味甘、辛。有通血脉、散湿气、除风、下气等功效,热饮更佳!
然而提起黄酒,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古越名城大绍兴了!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越州,距今2500年前越国故都。
据传,越王勾践曾将数坛黄酒倒入会稽河,以示军民同心共饮美酒,从而三千越甲以少胜多终复国。从此黄酒文化便写进了绍兴的历史纪念册里,传延至今!
唐时,三百多人从各处聚集越州游山水,品越酒,此后,“越地酒美”的说法亦随之名扬天下。
千古佳酿“女儿红”

绍兴自古就有“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的说法,酒俗更是绍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酒纳采”更是绍兴男婚女嫁中的特有习俗,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女儿红”。
“女儿红”又称“女儿酒”。据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
关于“女儿红”,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绍兴有个裁缝师在妻子怀孕后便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妻子却生了个女儿,重男轻女的裁缝师很生气,便将酒都埋在后院的桂花树下。岁月如梭,女儿长大出嫁那天,裁缝师忽然想起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下的那几坛酒,便挖出来待客。不曾想一打开酒坛,香气便扑鼻而来,酒色浓味醇,极为爽口。于是,这种酒便被称为“女儿红”。
从此之后,当地人生女儿时,都要酿酒埋藏,在嫁女的时再掘酒请客,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风俗。后来,连生男孩也依照着这种方式粮酒、埋酒。不过,这是希望在儿子高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又叫“状元红”。
玉液琼浆颇讲究

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最具绍兴特色的千年玉液琼浆,首次以“文化遗产”的身份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绍兴,也有了另一个文化标签——黄酒之都!
如同美食,一口上品佳酿注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酿造过程,绍兴黄酒也不例外!
首先,酿酒的水必精选绍兴鉴湖源头水。因为鉴湖之水富含钼、锶,水质甘甜,硬度适中,是绍兴黄酒的最佳原料。
其次,绍兴黄酒的酿造时令也颇为讲究。一般都在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淋饭(酒娘)。
大雪前后正式开始酿酒,次年立春结束,一年中最佳的酿酒时间只在冬季的90天黄金期。

黄酒之所以选择冬酿,因为这段时间水体清冽,气候湿冷,此时投料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确保发酵成功,酒味醇厚柔和。
冬酿最神秘的环节就是“开耙”。上好的糯米浸泡后蒸熟、淋水、拌入麦曲,倒大缸开始发酵。发酵过程中缸内温度会时刻发生微妙变化,温度上升过快时需及时搅拌冷却,俗称“开耙”。
其作用是调节发酵醪的温度,让新鲜空气进入,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开耙”技术直接关系到成品酒的品质,它是整个酿酒工艺中最难控制的环节,经验不足很难成功。“开耙”技工在酒厂地位颇高,被称为“头脑”。前发酵阶段,每缸每天要“开耙”三四次,以确保发酵质量。
“开耙”后,初步发酵的酒米混合物会被倒入陶土坛子,在低温环境下继续发酵,立春过后便开始压榨、煎制、装坛。后发酵过程中,气候的些许变化都会对酒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最后,老绍兴人酿酒要经过三十六道繁琐工序,道道都颇有讲究。
三十六道工序后粮食与酒曲在鉴湖水中的作用下,幻化出六种奇特味道:甜、酸、苦、辛、鲜、涩! 这六味互相影响,完美融合,形成绍兴老酒的独特风味儿。
绍兴黄酒性温、雅致,厚重,细细品味,与儒家文化中的“仁”“礼”“中庸”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绍兴黄酒:江南越地佳酿,千年玉液琼浆,浙江越王台绍兴十年陈酿黄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