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肥料跟农谚,我可得好好唠唠我自个儿那点事儿。这玩意儿,光听别人说是没用的,真得自己下地去折腾一回才知道好赖。
刚开始在我家后院那块小空地上种菜的时候,我可是热情高涨。想着自己种点黄瓜、西红柿啥的,吃着也放心不是?那时候,老听村里老人念叨什么“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之类的农谚。当时我没太当回事,觉得现在土也还行,种子也至于那么麻烦嘛买点现成的复合肥撒撒不就完?
头一年的尝试与教训
第一年,我就这么干。买点复合肥,看着说明,大概齐往地里撒点,然后就把菜苗给种下去。刚开始苗也长,看着绿油油的,心里还挺美。可好景不长,长到一半,那苗就有点不对劲。
- 叶子发黄:特别是底下的老叶子,先开始黄,慢慢往上蔓延。
- 长势弱:整个秧子看着就没精神,蔫唧的,跟别人家那壮实的没法比。
- 结果少:好不容易开花,结的果子也小,还不多,歪瓜裂枣的一堆。
那一年的收成,别提,基本上就是种种看看,真没吃到嘴里多少。我就纳闷,这水也没少浇,太阳也晒着,咋就不行?
向农谚学习,动手实践
后来跟隔壁家种一辈子地的老大爷聊天,说起这事。老大爷听完就笑,指着我的地说:“你这就是底子没打‘有钱难买苗前粪’,你那底肥没上足,光靠后面追那点复合肥,它根基不稳,能长得好才怪!” 他又给我讲好几条农谚,什么“土肥长谷,人肥长肉”,“泥里有粪,田里有金”。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老话都是经验光图省事是不行的。第二年开春,我就下定决心,得按老法子试试。
具体我是这么干的:
第一步,攒粪。 头年冬天我就开始准备。把家里厨房的菜叶果皮,还有找邻居要些鸡粪、鸽子粪啥的,找个角落堆起来,用土盖上,让它自个儿在那发酵腐熟。那味儿,确实有点上头,但想着地里的菜,忍!
第二步,翻地埋粪。 开春地一化冻,我就开始翻地。这回翻得特别深,然后把我沤好的那些农家肥,结结实实地铺一层在底下,再跟土掺和匀,这才做畦。这就是老大爷说的“上足底肥”。
第三步,适当追肥。 等菜苗长到一定时候,看着有点需要营养,我就学着农谚说的,“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赶在下雨前,或者浇水前,在地垄沟里稍微追施一点发酵好的粪水或者少量复合肥。量不能大,勤施薄施。
实践出真知
你还别说,这么一折腾,效果是天差地别!那一年的菜,从苗期开始就长得特别壮实,叶子是那种健康的深绿色,油亮油亮的。到结果的时候,不管是黄瓜还是西红柿,个头都大,数量也多,味道也比头一年浓郁多。
这回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
- 农谚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经验。
- 农家肥虽然处理起来麻烦点,但对改良土壤、提供全面营养的作用,是化肥比不的,特别是作为底肥。
- 施肥得讲究时机和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偷懒。
现在再听到那些关于肥料的农谚,我都会竖起耳朵听听,琢磨琢磨里面的道理。这自己动手实践得来的体会,比看多少书都实在。种地这活儿,真得尊重老传统,结合实际情况来干,才能有好收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