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用动物那啥来做肥料这事儿,我可是实打实地折腾过一阵子。
最早,我也是图省事,听村里老人说这玩意儿肥力足,弄点鸡粪回来,也没多想,直接就给它埋菜地里。那会儿种的几棵小黄瓜,想着这下肯定长得旺。结果?没过几天,叶子就开始发黄、打蔫,扒开土一看,好家伙,那根都给烧!黑乎乎的。那时候才明白,这生粪蛋子可不能直接用,劲儿太大,烧苗!
第一次失败后的琢磨
白瞎我那几棵苗,心疼归心疼,事儿还得弄明白。我就琢磨,为啥人家用就我用就烧苗?跑去问问老把式,人家说:“你那粪没‘熟’,得沤熟才能用!” 啥叫沤熟?就是得让它自个儿发酵分解一下。
行,那就沤!
开始动手沤肥
我先是把收集来的鸡粪、弄点邻居家不要的羊粪,找个闲置的大塑料桶。光有粪不行,还得掺点别的东西。我翻翻资料,又问问人,就弄些:
- 干草和落叶: 院子里扫的,增加点碳,调和一下。
- 园土: 挖点地里的土掺进去,据说能吸附臭味,还能带点有益菌。
- 淘米水、烂菜叶子: 家里剩下的,也别浪费,一起扔进去。
具体咋弄?
第一步,打底。先在桶底铺一层比较粗的料,像碎树枝啥的,透气。
第二步,铺料。一层粪料,一层土和干草落叶啥的,就这么一层层往上加。加的时候注意,不能压太实,得留点空隙。每铺几层,我就稍微喷点水,让它保持湿乎乎的状态,但不能有积水,就是手抓一把,感觉潮乎乎的,但水又滴不下来的那种感觉。
第三步,封口。装得差不多七八分满,不能太满,不然发酵起来会膨胀。在上面盖上一层厚点的土,再找个塑料布或者不用的破盖子盖上。主要是为保温保湿,也稍微挡挡那味儿。
漫长的等待和翻堆
这活儿急不得。盖好之后,我就把它扔墙角不碍事的地方。天气热的时候,大概个把星期,我就去翻腾一次。用个长棍子或者铁锹,把里面的料上下左右翻个遍,让它透透气,发酵得更均匀。刚开始翻的时候,那味儿,啧啧,确实有点上头,还有热气冒出来。
冬天就慢很多,可能个把月才需要翻一次。就这么一直沤着,看着那堆东西慢慢颜色变深,从原来的粪便样子变成黑褐色的、松散的、有点像泥土的东西。
终于沤好
等差不多有小半年(我这是秋冬开始弄的,时间长点),打开一闻,那股刺鼻的臭味基本没,变成一种淡淡的泥土腥气,或者说发酵的酱香味?反正不难闻。颜色也彻底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质地也松散。这时候,就算沤好。
这沤好的肥,我再往地里掺,或者埋在果树根旁边,那就完全不一样。肥力温和,不烧根,地里的菜、花长得都挺壮实。虽然过程麻烦点,时间长点,但效果是实打实的,关键是放心,自己弄的,没加别的东西。
所以说,用动物粪便做肥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关键在于“沤熟”这个过程,直接用是大忌。得有点耐心,把它处理好,才能变成真正的宝贝。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