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这个“舜帝肥料”,我也是摸索好一阵子。以前种东西,图省事,也用过不少外面买的化肥,效果是快,猛一下长得挺疯,但总觉得那地,越来越没劲儿,硬邦邦的,种出来的菜味道也差点意思。老听人说化肥用多不残留,破坏土啥的,心里就有点嘀咕。
开始琢磨
后来有一次,也不知道是看啥资料还是听哪个老人家念叨,说起以前老法子种地,靠的是地力,是沤肥。我就琢磨,咱能不能也试试,整点天然的玩意儿,养养地。正好院子里有些角落,就寻思着利用起来。这“舜帝肥料”名字,是我自个儿瞎起的,觉得挺有古早味,就是想回归那种靠天靠地,自然养殖的感觉。
动手实践过程
第一步:找家伙事儿和地方
我先是找个大塑料桶,就是那种装水的大蓝桶,底下钻几个孔透气漏水。后来觉得一个不够,干脆在院子角落挖个坑,大概一米见方,半米深,用砖头简单垒下边缘,防止土塌方。
第二步:收集“原料”
这步最关键,也是最花时间的。我基本上是:
- 厨房垃圾: 菜叶子、果皮、蛋壳(捏碎)、咖啡渣、茶叶渣,这些都收起来。注意,油腻的、肉类的我一般不放,怕招虫子和有臭味。
- 院子里的东西: 剪下来的草、落叶、一些不带病的植物枯枝(弄碎点)。
- 偶尔会弄点草木灰(烧杂草树叶剩下的),听说补钾不错。有时候也会加点过期的豆渣、淘米水啥的。
我把这些东西分类放,干湿搭配着来。原则就是“一层干一层湿”,比如铺一层落叶(干),再铺一层菜叶果皮(湿),这样透气不容易沤成一坨泥。
第三步:开始“沤”
把收集来的东西一层层铺进桶里或者坑里。不能压太实,得留点空隙。铺个几层后,我会稍微洒点水,保持湿润,但不能太湿,手抓一把感觉潮乎乎的但不滴水就行。然后盖上盖子(桶)或者用块旧雨布盖住(坑),防止雨水淋太多,也保温。
第四步:耐心等待和翻动
这玩意儿急不来。我大概每隔一两个星期,就用个旧叉子或者铁锹去翻动一下,把下面的翻上来,外面的翻进去,让它均匀发酵。刚开始可能有点味道,但只要干湿搭配好,后面慢慢就变成泥土的味儿。
这个过程得持续好几个月,天气热的时候快点,冬天就慢。等到里面的东西都变得黑乎乎、碎碎的,看不出原来的样子,闻起来一股土腥味,那就差不多。
使用和效果
怎么用:
我一般是在种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