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捣鼓的“生产有机肥料设备”那点事儿,纯属个人折腾,大神们别笑话。
事情是这样的,我老家是农村的,地里那些秸秆、鸡粪啥的,以前都当垃圾处理,怪可惜的。后来听人说这些玩意儿能做成有机肥,既环保又能改良土壤,我就动心思。
第一步:收集材料,啥都有!
说干就干,先是到处搜集资料,解有机肥的制作流程。然后就开始收集原材料,鸡粪是找村里的养鸡场要的,秸秆是秋收的时候留一部分,还弄一些菜叶子、果皮之类的厨余垃圾,反正能沤肥的都攒着。
第二步:粉碎,湿乎乎的真难搞!
接下来就是粉碎,这些玩意儿,尤其是秸秆,不粉碎沤起来太慢。一开始我想用家里的粉碎机,结果发现根本不行,太硬,而且湿乎乎的,容易堵。后来一咬牙,在网上淘个二手的湿物料粉碎机,专门粉碎高湿度、多纤维的。别说,这玩意儿还真好使,秸秆、鸡粪啥的,一下子就给粉碎成小块。
第三步:搅拌混合,均匀是关键!
粉碎完之后,就要搅拌混合。不同的物料,碳氮比不一样,得混合均匀才能更好地发酵。我用的是一个简易的搅拌机,就是一个大桶,里面有几片叶子搅来搅去。这玩意儿效率不高,得搅拌好长时间才能均匀。要是想提高效率,还得买个好点的搅拌机,那种双桨叶的,听说搅得更快更匀。
第四步:发酵,臭气熏天!
混合好之后,就得发酵。发酵这玩意儿,最关键的就是温度和湿度。我一开始是用一个简易的堆肥池,把混合好的物料堆起来,盖上塑料布。但是这样发酵速度太慢,而且容易产生臭气,熏得我都不敢靠近。后来我解到有翻堆机这种东西,可以加速发酵,还能减少臭气。但是翻堆机太贵,我买不起,只能人工翻堆,每天翻个两三次,累得腰酸背痛。
第五步:造粒,变成“金坷垃”!
发酵好之后,就变成有机肥的“半成品”,还得造粒才能方便使用。我买个小型的圆盘造粒机,把发酵好的物料放进去,加点水,圆盘转起来,就能造出颗粒状的有机肥。这玩意儿效率也不高,一小时只能造几百斤。但是对我来说也够用,毕竟不是大规模生产。
第六步:烘干,怕潮湿!
造粒之后,颗粒状的有机肥还比较湿,容易结块,还得烘干。我没有烘干机,就用太阳晒,晒个几天,把水分晒干就行。要是遇到阴雨天,就得想别的办法。
一步:包装,装袋封口!
烘干之后,就可以包装。我买一些塑料袋,把有机肥装进去,然后用封口机封上口,就大功告成!
整个过程下来,我发现做有机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设备也得花不少钱。不过看到自己用废弃物做出来的有机肥,能让土地变得更肥沃,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设备清单(我用的):
湿物料粉碎机(二手):大概花2000块
简易搅拌机:500块
圆盘造粒机:2000块
封口机:100块
其他杂七杂八的工具:几百块
这只是我个人瞎折腾的经验,设备也都是些简易的。要是想搞大规模的有机肥生产,还得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大家就当看个乐呵,别太认真。有啥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8958.html